
繁忙的哈达市场里拉菜的小车川流不息。
东北网1月25日讯 带着水珠的黄瓜、菠菜,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菠菜……如今,即使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里,市民们也能随时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买到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
曾几何时,在长达半年多的冬天里,本地市场上地产、窖储的白菜、土豆、萝卜“老三样”唱主角,再就是极少量的温室蔬菜。如今哈尔滨人冬天的餐桌之所以不再单调,大多要归功于外地菜———占市场上销售鲜菜的95%以上。
从去年11月份到现在,每天有六七十辆货车将蔬菜从河北、辽宁、山东乃至广东、海南运抵哈尔滨,满足全市乃至全省的菜篮子需求。据哈达果菜批发市场蔬菜部经理宋东升估算,包括固定及非固定车辆,今年冬天约有600辆运菜车穿梭在产地与哈尔滨之间,以每辆车至少两名司机计算,约有1200多名运菜大军在为哈尔滨的菜篮子昼夜奔波在千里风雪路上。他们在丰富冰城人菜篮子的同时,也用勤劳和汗水撑起了自己的钱袋子。
冬季运输,低温严寒考验着每一名司机,尤其今年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普遍低温多雪,给运输线上的司机们带来了极大困难。近日,记者深入黑龙江省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哈达果菜批发市场,采访司机、车主,全面了解了支撑冬季冰城人菜篮子的蔬菜运输业的现状。
运菜大军来自“五湖四海”
每天14时许,哈达果菜批发市场便开始热闹起来,几十辆挂着不同地区牌照的大货车停在广场卸货。在装卸工忙着卸货的间隙,操着各种口音的货车司机不时与货主及装卸工攀谈着。
据哈达市场蔬菜部副经理张玉路介绍,如今冬季为哈市运输鲜菜的上千名司机中,80%以上来自辽宁、河北、吉林以及省内其他城市。
1月15日下午,记者在哈达果菜批发市场见到了来自河北的车主张刚。“这趟活儿不错,路挺好走。”已有10年“运龄”的张刚一开口便是浓浓的河北音:“10年了,每年冬天都往哈尔滨运鲜菜,来的次数已经数不过来了。”“每趟都来去匆忙,到现在连闻名天下的哈尔滨冰灯和太阳岛都没去看看。”
由最初的陌生,到不断磨合,再到相互了解,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运菜大军们与哈市的经销商们早已成了朋友。与哈达蔬菜大户何仁才合作了3年多的辽宁车主刘延坡告诉记者:“现在运菜车的车主或司机多数都与货主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能相互帮助、体谅。这趟车晚到了30多个小时,老何啥话都没说。”
今冬雪多天冷收入缩水
路上塞车是长途司机的必经考验。不过,对于冬季运菜的司机们来说,塞车的痛苦是双重的,不仅要忍受天寒地冻,还常常要冒菜被冻坏、货主索赔的风险。
1月14日下午14时许,记者来到哈达果菜批发市场时,正赶上司机王臣指挥卸菜。今年46岁的王臣是绥化人,跑长途已整整20年,夏天他在山西、陕西拉煤,冬天从广东、山东等地往省内运菜。指着刚从广东雷州半岛拉回来的一车30吨尖椒,王臣欣慰地说:“10日晚上出发时,还以为会遭遇雪天封道,没想到一路上非常顺利。”
不过,两年前他的一次运菜经历可没这么幸运。王臣回忆说,当时是2月初,他也是从广东往回运菜,正赶上南方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车在广东和安徽合肥间整整困了8天,是他遭遇塞车最久的一次。“为了省油,晚上在车里都不怎么打火,那难受劲就别提了。”
今年我国北方地区普遍低温多雪,运菜尤其艰难。记者在哈达采访时了解到,几乎所有司机都遭遇过下雪塞车,短则七八个小时,长则三四十个小时。
“最困难的一次差点被冻死,心灰意冷下差点就不养车了。”今年28岁的辽宁绥中县司机刘毅,10年前开始跑车,5年前开始养车,从那时起他做起了往哈尔滨运菜的生意。最让刘毅难忘的要数去年11月末被困长春那次。刘毅告诉记者,那次他拉了一车黄瓜,从辽宁凌源出车驶往哈尔滨,凌晨两点左右开到长春时,车突然熄火,坏在高速公路上。“当时车外的温度是零下三十多摄氏度,车不给油,我们两个司机在车上猫了7个小时。”刘毅说,天亮后他步行10多公里找来修理工才把车修好。这一晚,刘毅损失惨重。“修车花了5000多元,菜冻坏了赔偿货主1万多元,相当于两个月白干了。”不仅如此,刘毅的手脚都被冻伤,不得不在家休养半个月。
雪多天冷、频繁抛锚让运菜司机今年少赚不少钱。辽宁朝阳司机孙师傅告诉记者,从湖北到哈尔滨正常情况下一周能跑两趟,可今年多数时间一周只能跑一趟,无形中减少了收入。
“方便面+鸡蛋”成了美味
1月8日上午10时许,刚从湖北拉运菜花抵哈的司机王伟和李庆,趁着卸菜的间隙到哈达蔬菜营业大厅内的一个食杂店要了两碗煮方便面,还特意嘱咐老板在面里下两个荷包蛋。热气腾腾的两碗面一端上桌,两个人便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
王师傅告诉记者,“这是3天来吃的最热乎的一顿饭了。”因为雪天大雾高速公路关闭,5日晚上出发的他们,比预定时间晚到了30多个小时。在高速路上等待的时候,只能靠之前准备的咸菜、香肠和面包充饥。高速路开通后为了赶时间,除了在服务区加油停车外,两人基本是人歇车不歇,所以能吃上一顿热乎的煮方便面便已经很满足了。“为了把耽误的时间赶回来,吃完面后马上要到配货站装货、返程。”
“腐乳、咸菜、面包、香肠,这些方便食品如果让你连续吃上20天,而且是在冰冷的车厢内,甚至连热水都没有,你会觉得它们好吃吗?”来自伊春的货车司机李文龙告诉记者,除了在装卸车的空闲时间能吃到热乎的饭菜外,运菜的司机们大多都是人歇车不歇,吃饭的时间完全被打乱,而且多是品种单一的方便食品,所以,干上一两年之后,胃肠疾病便成了他们的“职业病”。
是赚是赔还要“看天吃饭”
据了解,目前,运菜车多为“车主+司机”组合,即一辆车两个人,车主自己也开车,车主每月给司机开出2000元—3000元不等的工资,并提供食宿。
“从广东到哈尔滨一趟活,我最多赚过两万元。”绥化车主王臣告诉记者,那是2008年初雪灾的时候,为保障运菜等物资供应车辆通行,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减免了路桥费,再加上货主当时给的运费较高,因此那一趟他赚了两万元钱。
但王臣表示,对于运菜车来说,赚不赚钱并不能看一两趟活,而是要等整个运菜期过后再结算。“别看我赚过两万多,由于天气和车辆原因一趟赔几千元的时候也有过。所以,赚不赚钱还要‘看天吃饭’。”
据车主张刚介绍,他的货车载重15吨,每出一趟车,货主支付3600元钱,从鞍山到哈尔滨路程大约800公里,行程十一二个小时,油钱1800元到2000元左右,过桥费最少三四百元,再加上每年的保险费、修车费、保养费等,还有两个司机吃喝等费用,跑一趟也就能赚1000元。如果从哈尔滨往回返配不到货,这一趟活就等于白拉甚至会赔钱。
据哈达果菜批发市场附近一配货点经理刘民介绍,现在货主多数都要求用新车运货,这样既不耽误时间也可以省去诸多麻烦。而更新一辆货车少则十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这就要求车主们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投资成本赚回,形成了运菜车“人歇车不歇”的运行现状,而天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尽管如此,为哈市拉运蔬菜的货运车辆多是上路3年内的新车,也就是说,车主们的换车周期多在3至4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