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必须顺应广大群众的热切期待,把惠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全省人民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
继续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坚持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两手抓”,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广开就业渠道。新增就业6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万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和援助工作,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继续推进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工程。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提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加强养老福利设施建设,提高养老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扎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继续推进公平教育工程。以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提高农村教育师资水平,落实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的免费政策,全力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18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80万人次、企业在岗职工50万人次、下岗职工25万人次。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力争创建标准化学校500所。加快国家和省级重点监防区校舍建设,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继续推进公共医疗卫生和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引导优质卫生资源向基层转移,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建设19个县级医院、2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200个村卫生室。认真落实国务院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推进30所三级医院与66个县级医院的对口协作,完成省级和13个市(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平台建设,继续抓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切实做好其它各类传染病疫情测报工作。全面实施“惠家计划”,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创建10个县级示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0个乡级示范站,完成65个中心乡镇服务站的建设任务。继续推进文体繁荣工程。完成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工作,推进“三网”融合进程。开工建设省博物馆新馆,推进66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标,建设列入国家规划的257个乡镇文化站和42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图书馆、文化馆和艺术馆,继续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全面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建设一批公益性的开放体育场馆和设施。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冰雪体育产业。做好代表国家参加温哥华冬奥会的准备工作,办好第十二届全省运动会。继续推进“三棚一草”改造工程。非煤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1500万平方米,改造13.4万户;林区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590万平方米,改造11.8万户;煤矿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321万平方米,改造5.2万户;垦区危旧房改造开工建设725万平方米,改造11.9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22万户,约2000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10万户。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继续推进“三供两治”建设工程。加快齐齐哈尔、鸡西、伊春等市(地)供热管网工程建设。我省现有急需改造的老化供热管网5772.5公里,每年漏失率高达10%,浪费煤炭折合标准煤128万吨。要全面启动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现有的老化管网改造任务。今年重点推进哈尔滨第一热电厂、佳木斯等市县供热续建项目。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40万吨、集中供热能力6000万平方米、燃气用户40万户、污水处理能力100万吨、垃圾处理能力4000吨。继续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乡文明水平。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程。高标准启动实施第五批7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计划,实现20万农村人口脱贫目标。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工程。进一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提高沼气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全年新建大中型农村能源项目139个,户用沼气、联户和养殖小区沼气项目1.1万个,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10个。继续推进“平安龙江”建设工程。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畅通信访渠道,完善领导干部下访和接访长效机制,认真排查化解、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大对公共安全科技工程的投入,大力提升社会控制能力。强化社会应急联动机制和力量建设,提升政府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吸取“11?21”矿难教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以煤矿、道路交通为重点的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建立健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的常态机制。切实做好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今年不管财政收支形势多么严峻,我们仍将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不能减少、水平不能降低、规模不能缩小”的原则不动摇,全力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向更高标准提升,向更大范围覆盖,为全省人民谋取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