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日讯 放假前,哈尔滨高中生小莉的学校留了一份假期到社区里参加公益劳动的“假期社会实践作业”。学校要求开学后,学生上交一份写有评语和盖有社区公章的实践证明。可小莉在假期里根本就没到社区里参加过任何公益劳动。开学后,小莉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年近70岁的奶奶,奶奶跑了几天的社区,又是找熟人,又是说好话,在老人的软磨硬泡下,社区最终在小莉的“假期社会实践作业”上盖公章盖。
假期学生不实践开学家长帮造假
放寒假前,哈市一些中小学校给学生们留了“假期社会实践作业”,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假期社会实践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很多,有的学校为学生们布置了铲除小广告、慰问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学校在要求学生在开学时,交一份“假期社会实践证明”,有的需要社区盖章,有的需要家长签字,还有的要求交一张反映自己劳动情景的照片。
社区主任:作业造假很普遍
“整个寒假,居委会没见到一个学生参加过公益性服务。最近几天,就有许多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的家长来到社区,要求开个孩子参加扫雪、清理楼道卫生、帮助孤寡等活动的证明。”记者采访中,哈市多个社区主任都向记者反映了这个现象。
哈市香坊大街办事处轴承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每到开学的时候都会有多位学生家长领着孩子来,找我们帮忙盖章。开学前,我们社区就来了17位学生家长。可这17名孩子假期根本没参加过我们组织的社区活动,他们不用我们在“实践作业”上写评价,只求我们在空白纸上盖章。
一位居委会的李主任告诉记者:“盖章”的事不是一年两年了,大多数学生自己不好意思来盖,就委托父母或爷爷奶奶来盖。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很普遍了。”
学校:多数证明造假
在“假期社会实践证明”上造假,多数学校心知肚明,学校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假期社会实践证明”上造假,采访中,一些学校坦言对此大都心知肚明,但学校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哈市一所中学的王老师告诉记者,除了家长担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外,还有的家长是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不愿意让孩子参加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家长们会想尽办法帮助学生在“假期社会实践证明”上造假,虽然学校在开学后明知很多学生交上来的“假期社会实践证明”是假的,但由于学校无法一一去调查核实,所以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业内人士:造假影响学生成长
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实际上,假期实践是帮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提高自身能力的好机会。实践证明造假,不仅使假期实践失去意义,也会使孩子从小受到“造假可以过关”、“应付糊弄也无大碍”的诱导,学生可能会学会弄虚作假、不劳而获,养成一种惰性,将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要避免这种情况,首先,社区要把好关,不能开“盖假章”这个口子;另外,学校也要加强教育和监督,不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重要的是家长,家长如果支持“造假”,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