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李文志委员:设立“4.26爱心日” 关爱我们的心脏
2010-03-12 17:13:1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12日讯(记者 孙晓锐)“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逐渐上升成为国人首要死因,在我国每13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国人的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已经占我国人口总死因的40%。”全国政协委员李文志表示,鉴于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极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为改变当今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严峻现实,切实加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疾病防控、保障国民身体素质及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建议设立中国“爱心日”。

  李文志说,目前,我国已经确定了多个以某一疾病或某一器官为主题的纪念日活动,唯独没有以关注心脏健康为主题的纪念日。设立“爱心日”,与我国“爱眼日”、“爱牙日”一样,皆针对国家发展的某段时期,相应对国民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与发达国家产生巨大差距的特定疾病,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对其诊疗技术进步的投入,从而在若干年后,达到降低该疾病发病率、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李文志说,“爱心日”的设立,首要目的是“关爱我们的心脏”,心脏的健康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倡议设立中国“爱心日”的宗旨是通过爱心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心脏疾病的科普知识及防治措施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心脏疾病的知晓率,提高患病群体的自我保健意识,真正达到保卫心脏、关爱健康、无病防病,有病早医的普及教育目的,建立心脏保健行为和体系,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心脏健康水平。通过设立纪念日的方式加大宣传,不但可以提高国民对心血管疾病的重视水平,规范社会整体对心脏疾病的正确理解、普及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知识,还可以用预防投入代替疾病后期巨大的治疗成本,节约巨大的医疗投入。

  其次,友爱精神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爱心日”另有“关怀”之意,可借“爱心日”之机,鼓励人们向社会、友人、亲人传递“爱心”,弘扬奉献精神、提倡关爱他人、传承我国自古“友爱之邦”的传统美德,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深刻的社会道德意义。

  之所以选择4月26日作为中国“爱心日”,李文志介绍说,1992年的4月26日,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专家为患者杨玉民成功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迄今已存活十八年,他是目前亚洲地区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换心人”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刷新着亚洲心脏移植的记录,同时也撰写着我国心脏移植技术在医学历史上的新篇章,从此心脏移植等高难心脏外科手术,如雨后春笋在我国全面开展。因此,4月26日,也成为我国心脏疾病治疗史上的里程碑。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