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内仍有大面积沙化地 三块沙源年年“空运”袭哈
2010-04-13 11:23:0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鹏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8日,哈尔滨市刮起大风,城市被大风卷起的沙尘笼罩。

  东北网4月13日讯 8日,哈尔滨市刮起6—7级的大风,大风夹带着沙尘,把城市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随之而来的降雨裹挟着沙尘落到地面、车上,形成一个个泥点———每年到4月,哈尔滨市就进入多风季节,而沙与风总是如影相随,弥漫在空气中,考验着人们的呼吸系统,也检验着这座城市的“绿肺”。那么,沙从哪里来?哈尔滨市防沙治沙情况如何?

  随风而来 冰城沙尘多为“空降兵”

  沙源、大风和上升动力是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因素。据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丁宝永介绍,风速达到每秒3至4米就会起沙,在哈尔滨市随风起舞的沙主要是从外地“空降”的,来源主要有三处:蒙古国的中南部和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吉林科尔沁沙地;嫩江沙地。与此同时,哈尔滨市双城拉林河附近还有一块较大沙化地。由于哈尔滨市常年以西北风和西南风为主,这几大沙地恰好处在风道之中,必然给哈尔滨市带来沙尘,其中,对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影响最大的沙源就是蒙古国的中南部和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沙地,近期我国10余个省区遭遇的沙尘天气侵袭都与其有关。

  据省林业厅植树造林处有关人士介绍,从1978年“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建设开始,经过四期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现已对保护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防风固沙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哈尔滨市的气象记录中,虽然每年还会出现一些浮尘、扬沙天气,但已多年没有出现沙尘暴。

  迎风而起 沙化地光板路成市内沙源

  虽然造成哈尔滨市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为外来沙源,但不可否认,在哈尔滨市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就地起沙”因素。

  据市林业局造林处处长李凤凯介绍,2003年底,哈尔滨市沙化地达78776亩,主要集中在双城拉林河沿岸和道外民主乡。随着大顶子山航电枢纽的建立,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升高,原道外区民主乡的沙地如今已成为河床,目前哈尔滨市仅余双城拉林河沿岸一片沙化地。近年来,哈尔滨市大力防沙治沙,防沙治沙总面积达56160亩,尚余严重沙化地22610余亩。这些严重沙化地都是村民的责任田,共涉及33个行政村。由于造林治沙是长期工程,沙化耕地造林治沙会断了村民当年的收入,因此村民普遍不愿造林,影响了防沙治沙的进程。

  与此同时,市区内没有绿化的“光板路”多、建筑工地多、野蛮建筑施工、运送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的车没有苫盖等,都会造成尘土飞扬,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因素都会让我们的城市“就地起沙”。

  防风固沙 治沙方法很简单———种树

  丁宝永教授说,防范和治理沙尘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多种树。沙尘随风而来,而当树木高度达到3至4米,风速就会降低,沙就起不来。因此,应多增加森林植被,多种乔冠木;建设农田防护林、防沙林;在市区内加强绿化,多管齐下,共筑“绿色长城”。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2010年,哈尔滨市将必保完成造林36.7万亩,其中封山育林17.6万亩,人工造林19.1万亩,共包括城区绿化、村屯绿化、道路绿化、江河湖渠堤坝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重点区域退耕还林等6大部分,基本实现平原地区绿化达标。只要城市周边防护林带建起来,风沙自然就解决了。

  丁宝永教授特别强调,在今年大规模城市建设中,要尽量保护好现有树木,增加绿化面积。据了解,从一棵成龄的树木生长情况看,树冠有多大,根幅就有多大,如这棵树树冠面积是36平方米,它的地下根部固沙面积就有36平方米,它的地上部分还能阻挡风沙。从一条林带防沙尘范围看,是树高的25倍左右,如平均树高是18米,它的防风沙范围就是450米左右,既降低风沙的速度,又减少噪音。

  但愿,冰城天蓝蓝、地绿绿,风沙不再来。

  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沙尘暴,是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其中能见度小于50米为强沙尘暴。浮尘,是发生沙尘暴或扬沙后,沙尘或土壤颗粒悬浮在大气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