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七台河
搜 索
七台河“4·1”透水事故:新闻媒体为生命而守候
2010-04-20 09:43:43 来源:七台河日报网络版  作者:郑晓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0日讯 4月1日17时左右,七台河市隆鹏煤矿一井发生透水事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呈现给世人一个真实、完整的抢险救援过程,从事故发生到5名被困矿工成功安全获救,我市宣传部门领导和市内外的新闻工作者们共同度过了难忘的4天5夜。

  连夜召开的宣传会

  在4月6日凌晨3时23分第一名被困矿工被成功救出前的大约7个小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耀东在抢险救援现场连夜紧急召开新闻单位领导和参战记者会议,进一步安排部署抢险救援宣传报道工作。有着丰富宣传报道经验的李部长当即决定,如果被困矿工成功获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这一事件宣传报道出去。他统筹安排市内多家新闻单位,既要发挥各自媒体宣传优势,又要做到步调一致、资源共享、协同作战。同时,他安排新闻单位要提前做好各项宣传报道的准备工作。本报和七台河新闻网之所以能在6日凌晨把被困矿工获救的消息在第一时间报道出去,完全得益于紧急会议的贯彻落实。

  记者母亲的叮咛

  在事故抢险救援现场,新闻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得以印证。在抢险救援的4天5夜里,本报年轻的摄影记者周雪锋白天黑夜守在救援现场连轴转,社领导让他回家休息却被他几次拒绝。5日上午,他被社领导“赶”了回去,可他只在家休息了几个小时就又跑回现场。当晚,得知“被困矿工都活着”后,他兴奋得一点儿睡意都没了,时刻准备着拍下被困矿工获救升井的那一刻。原来,周雪锋能在一线如此坚守,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就是他的母亲。听说儿子参与的是被困矿工抢险救援的报道,母亲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被困井下的矿工。她告诫儿子:“矿工没救上来,你别回家。需要啥我给你送。”像周雪锋一样,七台河人民广播电台的年轻女记者郭荧,连日来也是撵不走、换不动,一直坚守在现场,实在太困了,就蜷缩在一角打个盹儿,脑袋里那根时刻准备冲出去的弦紧绷着,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电视台的记者两班倒,摄像机不离身,记录下了全市上下奋力救援的感人场景。

  新闻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由于我市在宣传报道上部署周密,广播电视台、本报的领导都坐镇一线指挥,新闻记者们搜集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使我们的宣传报道在第一时间推出后,受到了域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除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凤凰卫视等域外媒体到现场采访外,其他媒体采纳的大部分是我市记者提供的素材。如6日凌晨3时40分被困矿工全部获救后5个小时,当天的《七台河日报》头版便重点报道了矿工获救的消息和图片,引起了域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纷纷打电话索要素材。次日,本报接着推出大型综合报道《为了生命的承诺》。同时,《黑龙江日报》、《生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各大媒体及《人民网》、《新华网》、《东北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编辑报道此消息。

  有人评价说,我市在这次大营救中创造了奇迹。现在,也可以这样说,面对这场突发事件,新闻单位在市委宣传部的指挥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最终也取得了这场宣传战役的全胜。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