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有车族幸福指数不断下降 油价飞涨无处停车
2010-04-25 07:28:5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肖巍 弘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5日讯 有了车,不怕风雨不挤公交,舒服上下班;有了车,购物拉东西,方便又自在;有了车,方便人际交往,大增活动半径;有了车,自驾出游,饱览大好风光……这曾经是有车族憧憬的幸福生活。然而,拥有了车才发现,油价飞涨、小刮小碰、无处停车……诸多的烦恼使哈尔滨市有车族的幸福指数在不断下降———有车族:幸福在哪里?

  茹萍前不久买了一辆车,终于圆了有车梦。然而,新鲜劲儿还没过去,各种烦恼便接踵而至。茹萍一声叹息:有车,远不是我想象的那么幸福。

  日前记者对哈尔滨市近百位私家车车主进行了随机调查,认为有车的幸福指数正在不断下降的占了八成。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支出大增篇

  日前,按照国家发改委的通知,汽、柴油价格又一次上调。在黄河路加油站,看着97号汽油每升7.11元的最新标价,郭女士无奈地说,她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调价了。只是感觉自从自己养车以来,油价只涨不跌,开车成本不断加大。汽油价格蹭蹭地往上涨,我的工资每月就这样被车“烧”掉不少,每次加油时,我的心比加油表跳得还快。

  范先生也有同感。他说,养车就像养个孩子,你不光得伺候他,还得给他花钱。以他的雅阁车为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月油钱1200元、保险700元、洗车80元、租车位500元,总计248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公务员的月薪。不仅如此,还有养路费、过路过桥费、保养费、修理费、停车费、维修费、违章罚款……这费那费,养车真叫“费”。

  一位私家车主这样说,资源短缺,油价涨;车子多,车位涨;连洗车费都增加不少。买车时没有预计的支出越来越多,让他不得不开始细细盘算。日前北京停车费大幅涨价,哈尔滨不会跟风吧?据记者了解,从4月1日起,北京燕莎、王府井等城区内13个重点区域的白天停车收费首小时增加一倍,首小时后收费加价50%,对占道停车还将实行累进加价政策。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行停艰难篇

  有车族习惯了最精确地计算出行时间,多一分钟都不愿意浪费。但是今年,哈市路桥、地铁建设大面积铺开,堵车、限行、停驶、单向等等词汇不断冲击着他们的神经,以往多年的出行习惯不得不改变。

  车主韩先生说,以前到单位坐公交车也就20多分钟的路,可现在开车要40分钟。韩先生说,现在的道路建设,对未来哈尔滨城市大发展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明天的出行也将更加顺畅。可眼下,限行日不能出行,单双号、单行要绕路,确实有些麻烦。

  小梅今年刚买车。买车前老司机就劝她,今年路改多,行车难,新手还是慎买车,少上道。可是对车一直充满渴望的她还是把新车买回来,开车头一天,由于不知道单位附近的尚志大街单双号限行,就挨了罚。到了单位附近,又因为找不到车位而绕了好几圈,结果迟到了半个多小时。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事故烦恼篇

  常在路上跑,车难免遇到刮刮碰碰。高先生最近很闹心,因为尽管他是部队培养出的驾驶员,手法精纯,但是“你不撞人,不等于人不撞你”。作为高手的他也经常“受伤”,早上,他车被一个新手的车亲密接触了一回。女车主什么都不懂还很蛮横。虽然修车的费用肇事方负责,但是新车破相,高先生很是心痛。修车、走保险,总共耽误了四五天。眼看着爱车在修配厂里遭罪,孩子也接不了,自己上班又要打车,高先生真是憋气又窝火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无车低能篇

  从4月10起,哈尔滨实行尾号停驶制度。驾龄八九年的某大学潘老师的汽车尾号是8,周三停驶。可是他那天偏偏有早课。于是,他提前1小时从家出来坐公交车。尽管头一天便打听好了线路、站台名等,但还是在几个公交站台间迷了路,最后,紧赶慢赶还是晚了10分钟。潘老师感慨,以前当学生的时候出门,从学校到市中心倒好几次公交车都没问题。现在可好,上了私家车有导航,离开了私家车便成了“路盲”。

  小雪是新手,可对车的依赖程度不亚于老司机。小雪喜欢购物,开着车,超市、商场一顿狂逛,采购的商品都轻松装入后备厢。前几天她的车限行,她打车来到商场后,早把没开车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又是大包小裹地一通买。偏偏赶上通勤时间,车难打,她最后是靠男朋友驾车救美才回了家。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心理疾病篇

  一名资深司机介绍说,开车其实受损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路上行车经常会面对红灯、堵车、占道、抢行等状况,不少司机都在烦躁与焦虑中患上了“路怒症”。

  老吴是参加工作20多年的老公务员,平日文质彬彬,可一开车却判若两人。一天,老吴开车拉同事办事,正常行车中遇上一辆出租车强行并线,出租车抢了老吴的车道一溜烟远去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平日谦和有礼的老吴竟然加大油门一直追上去,直到追了几百米把出租车别住,摇下车窗大吼一声“你有病啊”方才罢休。老吴的行为令同事瞠目结舌。据有关的心理专家介绍,这是开车人群中比较典型的“路怒心理”。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健康受损篇

  “无车不出门,有车一步也不走”,已经成为很多有车族的生活习惯。这种对车辆的依赖使有车族运动锻炼严重不足,一些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也日益浮出水面。

  驾龄10年的于先生在最近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查出了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大夫说,生活方式不佳、缺乏锻炼是主要原因。有车前的于先生体重70公斤,曾是单位篮球队的主力,自从开车以后,享受着开车带来的方便之时,也让自己的双腿几乎下了岗。朋友曾戏称他“除了上厕所,到哪儿都开车。”于先生也很无奈,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打羽毛球。不过,每次去球馆,依旧是以车代步。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人情难敌篇

  一位有车的姐妹向记者诉苦,一次,她的婆婆凌晨4点来电话,让她把自己送到江边广场唱歌,顺便再接着她的几个歌友。于是,她只得摸黑起床,从开发区开到道外,再赶回家送孩子上学。饭没吃上不说,因为闯红灯还挨了罚。

  其实,不只家庭内的事多,来自朋友的求助也往往让人左右为难。彭先生经营房地产生意,2008年把座驾换成了最新型的奔驰。可自从换了这辆车,他的双休日用车受到了很大影响,因为他的车经常被借去接新娘子。彭先生无奈地说:“都是生意上的朋友,人家张了嘴,哪好意思拒绝。”眼看着又要到结婚的高峰期了,如今,彭先生最怕的就是熟人向他借车。网络红豆社区有一位网友连发了四个流泪的图标跪求对策:身边的朋友老找我借车,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啊?后面的跟帖足有100多个,可见同病相怜者甚多。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虚荣攀比篇

  公务员小康三十岁多岁,单位进行了车改。原来上班有通勤车,现在要坐公共汽车。虽然她没有孩子要接送,家离单位也不远,但眼见一位位同事开上了车,她也坐不住了。尽管钱不充裕,还是贷款买了一辆车。刚有车时,走亲访友四处炫耀,心里着实舒服了一阵子。不过她发现,很多懂车的人会习惯根据你开什么车判断你的身份、地位和实力,爱车不知什么时候起成了标榜身份的参照物。且随着时间推移,邻居的凯美瑞换宝马7系了,同事的奇瑞QQ换索纳塔了,看看自己现在已经不再“拉风”的座驾,心里的滋味真是说也说不清。

  有车族幸福指数下降之———

  相对贬值篇

  先买车还是先买房的问题曾经困扰好多有车族。小杜参加工作5年了,年前买了标志307,刚买时还兴高采烈的,可这两天却耷拉了脑袋。原来,他买的车降价了。同事看到报纸上的降价广告,以为小杜是因为多花了2000多块钱而不爽。一聊才知,前几天,他在参加同学聚会时得知,在自己年前凑10万块钱买车的时候,同寝室的老大两口子用10万块钱交首付买了套房子,现在人家的房子已经升值了8万元了。当初曾在买车与买房中纠结许久的小王,如今面对车价降、房价涨的剧烈反差,后悔不已。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