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2010年新课改高考试卷点评(一)
2010-06-09 08:49:3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9日讯 到昨天17时,哈尔滨市绝大部分高考考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高考挑战。在不影响考生情绪和备考的情况下,为进一步方便考生定位自己,让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明晰新课改高考内容,了解黑龙江省首年新课改高考变化,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各学科优秀教师,对今年高考试题进行点评和分析。同时,再次祝愿广大考生取得优异成绩,考取理想的大学。

  数学注重回归课本打下扎实基础

  点评教师:刘利益,哈师大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一、试卷基本特点

  从今年的试卷和考生反映来看,2010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吉林、黑龙江、宁夏卷)与2009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宁夏、海南卷)结构相同。选择题比去年全国二卷容易,填空题基本同去年全国二卷持平,解答题中的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比去年略难。选答题的三个题中参数方程的题比平面几何和不等式的题略难。多数学生感觉答得不顺利,所以预计今年的数学平均分要低于去年。

  2010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数学试卷(吉林、黑龙江、宁夏卷)有以下特点:

  第一,立足教材,紧扣考纲

  试卷中所有考题无一超纲。理科、文科的选择题、填空题中半数源于课本,解答题中的17题、19题也都源于课本。文、理科第17题都是考查数列内容,文科突出等差数列的基本量思想及函数观点,理科突出了累加法求通项,倍差法求和的基本方法。

  第二,突出基础,强化综合

  试卷考查了集合、复数、函数奇偶性、定积分、三视图、数学期望、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概念。

  第7题体现了算法与数列求和的综合,第11题体现了对数函数与一次函数、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第13题体现了定积分与随机模拟方法的综合,第19题体现了抽样方法与独立性检验的综合。

  第三,着意思维,能力立意

  试卷对能力的考查全面且重点突出,特别对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更高。第14题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适度,第18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过高,第13题、第19题对学生的数学据处理能力及应用意识要求恰到好处,第14题、第19题都有一定的开放度,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第16题、第20题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21题的第二问则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推理与论证能力。理科第18题为: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中点。(1)证明PE⊥BC;(2)若∠APB=∠ADB=60度,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这道题是解答题的第2题,命题者本意不想难为学生,但实际上此题的确难住了很多学生,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一方面此题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有点脱离学生与教材的实际,另一方面平时训练的过分模式化也是导致学生应变能力差的原因。第21题的函数是一个指数函数与一个含有参数的二次函数的代数和,第一问给定参数的值,求单调区间,属于基本题,第二问是恒成立问题,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与2006、2008年导数题的第二问类似,对推理论证能力有较高要求,有一定难度,想得满分也不容易。

  第四,体现课改,注重创新

  对教材新增内容的考查全面,且难易适度,既体现了基础知识的与时俱进又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对算法、三视图、抽样方法与独立性检验、几何概率与定积分概念均考查到位,试卷中共有3道小题、2道大题考查新课程内容,共计37分。第14题、第19题开放式的设问是一种创新,第18题、第21题的背景新也是一种创新。理科第14题考的是三视图,原题为:正视图为一个三角形的几何体可以是(写出三种)难度适中,有一定创新性。文、理科的19题考查了抽样方法与独立性检验的初步应用。原题为:为调查某地区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该地区调查了500位老人,结果如下:

  (1)估计该地区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

  (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该地区的老年人是否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与性别有关?

  (3)根据(2)的结论,能否提出更好的调查方法来估计该地区的老年人中,需要志愿者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的比例?说明理由。(卡方表略)

  本题是必修三与选修2—3的结合,(1)、(2)问只要系统复习就没有问题,第(3)问则需要对课本中各种抽样方法熟练掌握,才能答好。通过这道题,命题人向我们诠释了考纲对新课程对统计的要求。三道选答题,分别是平面几何,参数方程以及绝对值不等式,平面几何、绝对值不等式相当于平时训练题的水平,学生比较容易上手,参数方程的第二问考查求轨迹,则有一定难度,学生选此题不易得满分。因此,合理的选择也是对学生能力的检验。

  纵观今年高考教学试题,它紧扣数学科考试大纲,强调基础与能力并重、继承与创新并举,实现了从旧课程高考数学卷向新课程高考数学卷的平稳过渡。为新课程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不足之处是:可能是命题者对新课程的教材及学习新课程的学生了解不够,导致解答题第2题对立体几何的要求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不符,从而影响了多数考生的发挥。

  二、对今后教学和复习的启示

  2010年高考数学题对今后数学教学和复习的启示为:注重回归课本、扎实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新教材中的新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旧的内容,在教学中要体现过程教学,精选习题,有效训练。倡导理性思维,强化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大势所趋,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才施教,突出复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则是取得考试成功的良方。

  语文:难度略有增加考查真实水平

  点评教师:宫东亮,哈师大附中科研室主任、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今年高考是黑龙江省施行新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从试题来看,给我的感觉是:意料之中,又出乎预料。所谓“意料之中”是指,众所周知,黑龙江省今年高考试题将与宁夏、海南相同;“出乎意料”是指,并没有因为黑龙江省是初次参加新课改高考而降低试题难度,反而有些题难度增加,特别是第一卷阅读题,比课改前黑龙江省使用的全国二卷要难。

  纵观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试卷结构、命题形式、知识考点等方面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秉承传统,有所突破;重视基础,关注能力;强调理性,鼓励创新。

  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题尽管对语文知识点的考察有所取舍,但传统的语文知识点如成语、病句、句子衔接、仿写等依然是考察重点,对于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概括、鉴赏能力依然关注。变化与突破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上,与传统有了很大不同。尽管还是分一卷和二卷,但传统一卷是客观题(选择题),二卷是主观题(笔答题);而今年一卷是阅读题,二卷是表达题,其中体现新课改精神的选作题就在一卷的阅读题(俗称“大现代文阅读”)中。传统试卷结构的切分突出了命题方式,今年试卷结构的切分关注了学科学习内容。这种试卷结构的变化可能对考生产生不利影响:一是一卷、二卷都有选择题和笔答题,考生答卷时可能有些忙乱,选择题容易忘记涂卡;二是传统试卷由选择题过渡到笔答题,一般遵循了由易到难的规律,比如将相对简单的识记判断类的拼音、字形、成语、病句、衔接等放在前面,而现在这些都调整到了后面,归于“表达题”类,一上来就是小现代文阅读,这样会使一些考生不太适应,尤其是一旦选文有阅读难度,有些考生就容易紧张。

  今年的默写背诵分别选自《荀子·劝学》、韩愈《杂说(四)》(《马说》)、陆游《游山西村》,可以说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而成语题考查的四个成语“自命不凡”“汗牛充栋”“少不更事”“讳莫如深”一点也没有难为考生,病句也比往年简单一些。但有些试题,看起来容易,但上手(回答)较难。比如文言考查的四个实词“杖”“翼”“趣”“徇”,除了“徇”都是“非正常”解释,要求考生必须紧紧结合语境理解分析。

  考查真知识、真能力、真思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那种靠技巧取得好成绩的应试训练将越来越背离高考命题要求。而且真知识、真能力、真思维又都必须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上。选作题“实用类文本阅读”第(3)、第(4)小题,其本质是对考生思维品质、思维逻辑和理性思维的考察,尽管试题强调了结合文本,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远远高于阅读能力,甚至超越了文本。今年作文试题依旧是材料作文:第一个材料侧重于成长的环境,第二个材料侧重于成长的主体,第三材料侧重于教育方式、智慧等,后面有一句提示语“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样就保证了考生准确审题,不易跑题。今年试题中比较出乎意料的还有表达题的第16题的补写,表面看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实际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逻辑、分析等综合能力,是一道好题,一道新题,也算是今年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吧。


 

  外语:重视基础知识强化文化意识

  点评教师:霍巍巍,哈师大附中英语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点评教师:温晓红,哈师大附中英语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一、试题综述

  1 、重视基础知识,立足语境运用,内容贴近生活

  2010年黑龙江省首次使用高考英语试题新题型,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整卷坚持“稳中求变”的原则,试题难易度分布合理,重视基础。由试卷考查的内容看,考核的焦点在于是否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语言的运用明显是试卷的考察重点。

  2、重视能力考查,强化文化意识,体现人文关怀

  对考生知识面的考查紧扣考纲,将语言作为一个载体,考查对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和具有时代性语篇的理解能力。需仔细思考、推理、判断的题目占有一定比例,重视语言的工具性,更突出语言的思想性。对学生对语言本质含义的理解要求较高。

  二、试卷分析

  听力、单项选择:听力语篇渐长、语速正常逐渐加快,全文结束共计17至18分钟,音质清晰,内容有梯度。第二部分试题题目数量的排列是2、2、3、4、4。分别涉及和考察日常会话中的周末计划、价格、银行营业时间、警察局陈述车祸、秘书接电话、租房、旅行等话题。最后的短文贴近学生生活,是教师介绍学校里的一天。单项选择题干长度适中,不在句子结构上刻意迷惑考生。考察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并未考察虚拟语气、倒装等语法项目。

  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体裁记叙文,情节富有教育意义,文章结尾升华,把人生、爱、教育融为一体。无生词障碍。但选项的设计比如44、45、48、50、54题将是拉开档次的重点试题。这也是出题的妙处所在,认为不难,但拿高分并不容易。阅读理解A篇应用文,B篇新闻,C篇说明文,D篇记叙文。七选五体裁材别致新颖,咨询解决问题的方法。

  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短文改错文章是记叙文,难度不大。考察时态、冠词、分词、连词、副词、名词单复数等语言的基本运用。要求从词语、句法、语篇结构和行文逻辑等方面纠错。有一两处略有难度。书面表达继续延续前几年的形式,以书信形式为载体,要求给外教写一封邀请函,属提纲性材料作文。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三、复习启示

  听力方面: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功夫用在平时,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

  英语知识应用:单项填空从总体上看这部分的考察点为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所以,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做难题、偏题。注意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语篇、语句的理解能力,增强语感。完形填空旨在全面考察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集词的用法及搭配,词语辨析、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等考察于一体,既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测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能力。既考查词汇知识,也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要加强针对性训练。

  阅读理解:首先,在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保证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提高阅读技巧,丰富词汇量。最后,要有意识提高英语文学水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度以及有意识地增加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和拓展知识面;另外,平时注重阅读选项含义的体会,加强有理有据地排除干扰项的能力训练。

  改错、写作:短文改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型,主要测试考生的判断能力、观察能力、纠错能力语言基础知识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它要求考生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和很强的阅读能力。写作方面建议要足够重视,平时加强写作训练,把学到的好的词汇及句式运用到写作中去。其次要把阅读和写作,改错和写作训练相结合,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写作训练,在写作中加强改错训练。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