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再访城郊孩子上学路:部分孩子仍要走两小时(图)
2010-06-10 14:20:5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0日讯 “这不,为了接送孩子上下学,家里买了台车。”近些年来,很多哈市市民为了接送孩子读书,购买了家用轿车。家住市区的学生们也已经习惯于做私车、送子车或是公交车上学。但是就在离我们身边不远的哈市城郊结合部,还有很多孩子每天凌晨就要离开温暖的被窝,步行几个小时上学。

  据哈市教育部门2006年提供的数据,哈市城郊结合部有8000余名孩子和他的家长们饱受上学路途遥远之苦,其中有的孩子还因此辍学,放弃了读书的机会。早在2006年,本报记者就曾经深入哈市多个城郊结合部,对当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进行了报道,而今本报记者再次探访城郊孩子的求学路。

  记者选择了两个曾经在2006年出现过学生上学难问题的城郊地区进行了采访,也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

  5月27日早7时30分,记者赶到哈市香坊区成高子镇黄河小学校时,已经有不少背着书包的小学生陆续走入学校。此时,在学校不远处的公路上,十多名身着校服的小学生从340线路公交车中走下来,一路嬉戏着跑进学校大门。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刘烨告诉记者,他家住在永和村,距离学校不足5公里,每天乘坐公交车只需十几分钟就能赶到学校。

  5月28日早6时30分,记者来到成高子镇大嘎哈小学校。7时20分,两位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早早来到了学校,他们对记者说:“我们俩家都住在东风屯,离学校不到2公里远,我们每天都结伴步行上下学。现在城郊公路很好走,不用半小时我们就能走到学校。”7时30分,一群家住六家子屯和三家子屯的小学生乘坐340路以及郊8路公交车来到了成高子镇成高子大街。从车上下来的小芳告诉记者,她家距离学校比较远,有将近5公里,只要按点乘坐40分钟一趟的公交车就不会迟到。在成高子镇两个小学门前,记者只发现两三辆接送学生的松花江微型面包车,车上乘坐着5、6个孩子,没有超员情况。

  今年50岁的成高子镇老司机隋某告诉记者,以前,成高子镇通往各个村屯的路不好,公交车走不了,所以才会有黑送子车扎堆出现,部分学生上学难的情况。2006年后镇里出资修了路,镇里村屯基本上都有340路和郊8等公交车通过,学生上学不像以前那么难了,黑送子车也少了。

  哈市道里区榆树镇后榆小学校长柴玉芳告诉记者,以前,后榆小学的学生也遇到过上学路远的问题,当时家远的孩子只能选择黑送子车,学生也经常出现迟到的情况。2007年,后榆小学招生片区里的三个乡政府出钱给本乡孩子配上了大客车,每个学生只要每月交30元钱就可以乘坐这样的客车上学。

  部分地区孩子上学依然跋山涉水

  如成高子镇一样,哈市一些城郊结合部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也有部分地区的孩子求学路依旧曲折而坎坷。5月31日,记者跟随道外区巨源镇凡星小学三年级学生11岁的邢辉林,亲身体验了一次每天历时2个多小时的上学路。

  “快起来,不要迟到了。”清晨4时50分,在妈妈的催促声中,道外区巨源镇凡星村兴隆岗的邢辉林睁开惺忪睡眼。5时40分,吃过早饭的小辉林背上书包走出家门。一出门,小辉林就立即恢复了男孩子的淘气本色,蹦跳着对记者说:“我家离学校有9里地呢,路上有好几个‘陷阱’,一会你可要小心。”

  记者跟随小辉林沿着坑洼不平的砂石道一路前行,忽然小辉林在一个转弯处停了下来,回过头对记者说:“小心点,这个转弯急,要看看有没有车。”走了40多分钟砂石路,在眼前出现一片广袤的田地,小辉林提醒记者:“要走垄沟之间的空隙,别让玉米杆碴扎到,更不要踩到小苗。这条路在冬天走才费劲呢,爬坡时经常会滑倒,这都是以前上学时摔伤的。”他撩起裤脚指着腿上几处疤痕说。

  走过田地,记者问小辉林:“快到了吧,都七点了?”“还有一片大坑地儿要走呢”小辉林说。记者看到,这片大坑最深的地方约有10米,一米宽的小路就在大坑边上。小辉林告诉记者,冬天,这些坑都被雪填满了,根本看不出哪里是坑哪里是路,必须把每个坑的位置都记牢,要不就会有危险。记者问小辉林,冬天怎么去上学?小辉林告诉记者,去年冬天都是妈妈背着他上学,早上出门雪没了膝盖,漫天刮着“大烟炮”,他和妈妈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学校。一路上小辉林碰到两名小伙伴,记者和小辉林在7时45分抵达了凡星小学,小辉林一边挥手和记者告别,一边和同学们簇拥着跑进学校。

  小辉林在三年一班,班主任梁老师告诉记者,像小辉林这样道路远的学生班上还有4、5个,他们都是早上不到5点就走在上学路上了。

  凡星小学张校长告诉记者,兴隆岗屯至凡星村之间没有公交车,也没有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家住兴隆岗屯的十个孩子中,大部分以步行的方式上学,其中有两个年级高的孩子骑爸爸妈妈的自行车上学。他们所属巨源镇中心校正在修建新校舍,预计下个学期孩子们就可以搬进中心校寄宿了,寄宿制学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采访中,记者得知在哈市香坊区向阳小学、中学,道里区159中学等学校依然存在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一些家住哈市偏远地区的孩子每天依旧走在充满曲折坎坷的求学路上。

  教育部门上学路途远属个别现象

  到底有多少城郊结合部的孩子,顶着炎炎烈日或是冒着数九严寒,跋涉在上学路上?带着这个问题,9日,记者采访了哈市教育部门工作人员。

  据道里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2006年以来,哈市城郊地区孩子上学远的问题,引起了哈市教育部门及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哈市中小学生按学区就近入学的政策的出台,哈市周边地区公路的建设,以及哈市周边地区学校修建寄宿校舍等种种举措,都有效地缓解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由于有的村屯地形狭长,或是学生出于个人原因没有就近入学,而出现学生上学远的问题也的确存在,但是这些情况属于个别现象。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