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10日发布数据,5月份,哈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价格总水平今年首次低于3%的通胀警戒线。
据介绍,5月,哈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价格涨幅最低的月份。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8%,比上月涨幅回落了17.7个百分点,影响CPI涨势趋缓。居民消费八大类价格呈“五涨三降”态势,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涨幅最高,同比上涨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居住类、食品类和烟酒及用品类分别上涨4.6%、4.4%、3.5%和3.5%。降幅最大的是衣着类,下降3.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1.6%。5月份哈市CPI虽然与前4个月比有所回落,但高于去年同期4.1个百分点。
据悉,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涨幅最高,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首要因素。5月份,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个百分点。由于西南地区旱情对全国药材主产区云南的药材种植产生较大影响,致使货源紧张,中药材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加之今年哈市气候寒冷异常、居民保健意识增强等因素影响,中药材及相关中成药价格大幅上涨。
食品价格上涨3.5%,是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第二大因素。食品类中菜类价格涨幅最大,为18.2%,高于上年同期涨幅5.2个百分点。菜价上涨原因有:春耕时期“倒春寒”及暴雪致使农时延后,地产菜推迟上市;西南旱情使得山东、河北等产地蔬菜需求量增加,供求偏紧;炒作因素导致部分鲜菜价格涨势迅猛。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