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1日讯 在很多孩子眼中,假期对他们来说已没有了任何休闲放松的意义。穿梭于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特长班之间,甚至比上课时还忙。
童言无忌——
小小“上班族”忙得团团转
小方今年小学毕业,暑期后将升入中学。暑假里,小方早早睁开她那酸涩的大眼睛,就要面对一张由她妈妈制订的“暑假作业单”:起床后,朗读英语直至会背,抄写单词5遍;吃完早饭,弹古筝,先指法练习,然后弹《紫竹调》10遍,要熟练;休息10分钟,开始学习初中数学第X课,做课后练习题;阅读作文范文人物类描写,并以《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低于500字;午饭休息后……原以为轻松、自在、美好的暑假之梦幻灭了,一天又一天千篇一律、雷打不动的作业已经让小方忍无可忍却又无可奈何,只有撇一撇小嘴:这个暑假,真没劲!
正处在爱玩阶段的小学生暑假里几乎都在奔波于各个学习班。近日,在少年宫的各个培训班里,孩子们正在紧张地学习,而教室门口则坐着数十位正在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音乐教室门口,今年上小学5年级的女孩佳佳正背着琵琶等着上课。她告诉记者暑假里她一共学习了3种乐器,包括琵琶、古筝和笛子,而她的假期生活就是围着这些乐器转。“周一到周五每天我都要学两个小时的琵琶,古筝和笛子则每周至少上一次课。不上课的时候我就要在家练习,还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在武术班,6岁的乐乐正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跟着教练练习基本功。他的妈妈听说有的孩子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来学习时很是遗憾,“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样的班,要是早知道,就让他天天来上了。”
少年宫报名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假期里来报名学习的孩子明显要比平时多。在少年宫各楼层的走廊上,随处可见等着上课的小学生,他们有的背着乐器,有的穿着舞蹈服,有的拿着画笔和纸张。许多孩子都知道学习是他们的天职,也是假期生活里的头等大事。
家长心声——
孩子忙“上班”家长喊“头疼”
开学后即将升入五年级的超超妈妈对记者说,“我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现在上小学五年级。又一个暑假到了,让孩子去干什么呢?这对我们这种双职工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件感到头疼的事。平时我们上班忙,在假期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记得去年暑假时,由于儿子太小,我们不敢放他出去玩,就把他关在家里。无所事事的他一天到晚只知道看电视、打电子游戏、上网。刚开学,儿子就嚷着看不清黑板,一检查,眼睛居然有250度的近视,不得已只好到医院动手术,花了4500元。现在,我们想让他上英语培训班,可费用太高。最便宜的班,每周的费用是120—150元,一周只上四次课,每次只有1小时。虽然高额的费用对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但为了孩子,这些钱我们舍得花。可孩子上完课又该干什么呢?请家教,两小时还得花40元。孩子太小,放在家里怕弄坏了眼睛;让他和小伙伴们玩却没有安全保障;放在外婆家,老人又管不住;夏令营不是时间太短,就是费用太高。唉,真烦人,今年暑假孩子究竟该怎么过呢?”
超超妈妈的无奈心声是很多双职工家长的共同心声。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加班”来弥补时间上的空缺。
社会调查——
不读暑假班孩子去哪里
暑假到了,禁止办班的通知也随之要发一个,这几乎成了各地的惯例。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通知是通知,暑假班还是暑假班,学生还是要顶着酷暑去形形色色的暑假班度过他们的暑假生活。暑假生活没有色彩,学生们早就习惯了。
问题不妨回到另一个层面上,假如通知真的能够落实下去,那从暑假班中解放出来的学生怎么过?是整天待在家里,还是要跑出去?在家里,由于没人管,他们会自觉地做作业,看电视、上网能让家长放心吗?出去,安全问题呢?每年暑假因交通、溺水死亡的人数可不是少数,让学生去暑假班,至少让学生有事做,至少有安全的基本保障。家长能不上班陪孩子吗?不现实。暑假里,学校基本上关了大门,社会上的各种设施却没有很好地为学生准备,家长由于工作忙,也很难很好地照顾好孩子,孩子成了“三不管”,在此情形下,进暑假班似乎也就成了一个相对来说较好的选择。
相关专家指出,解决暑期班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使他们的暑假生活变得异彩纷呈,这就需要学校、社会、家长的共同努力。其一,要保障孩子暑期正常的活动空间,所有中小学校假期都应敞开大门,定时向孩子们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电脑房、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学生们可以在专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活动,也可参与由学校现场组织的系列活动,让学校成为学生暑期自主学习、健康娱乐的“乐园”;其二,社区组织的暑期活动不但要多还要精彩纷呈。暑假生活是集休闲、娱乐与教育于一体的生活,它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让暑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提升暑假生活及教育质量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专家支招———
暑假来“加班”分寸应把握
“小学生暑假参加各种学习班的情况太普遍了,”某小学的朱老师告诉记者,她班上有50多个孩子,几乎每个人都报了学习班。“学习成绩越好的孩子报的班越多,报一两个班的都是少的,有的孩子最多会报四五个班呢,包括英语、奥数、钢琴、二胡、乒乓球、游泳等。”说起家长给孩子报班的原因,朱老师认为,首先是由于假期里家长都要上班,孩子一个人在家不放心,报个班可以让孩子有地方去、有事情做。而更多的家长则是因为从众心理,现在大家都在学,我的孩子不学就落后了,平时上学没有时间,趁假期好好让孩子学会一种技能。正是因为这样,学习成了大多数小学生暑假生活的重心,他们的假期生活,与天真烂漫的孩童生活愈来愈远。
作为老师,朱老师比较赞成学生假期报班,“掌握一门技能可以让孩子有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但她也提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家长给孩子报班应该掌握好一个“度”,既要让孩子学到东西,又不剥夺孩子玩的时间,这样才能让孩子过一个充实的假期。“无论是大学生闲得没事干,还是小学生忙得团团转,他们都曲解了暑假的意义,都走了极端。”
由于现在的家长普遍望子成龙,为了孩子的将来从小就开始进行大量智力投资,有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长,甚至挤占其他开支也要给孩子报名目繁多的各种学习班。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长应该在玩的过程中来培养孩子,而不能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硬把他们送往各个学习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在假期里适当地给他们安排一两个班进行学习,其他的时间都应该还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