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0日讯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十一五”以来,我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2007年到2009年,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获批数量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十一五”以来,我市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创新型城市建设,2009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比200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在全省发挥了科技创新先导的龙头作用。我市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成为东北三省唯一的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被授予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试点城市。
通过高度集成科技资源,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我市组织实施了现代农业科技支撑、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创新工程和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重点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获批数量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十一五”期间,全市有1480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奖励71项,省部级奖励1042项。累计申请专利24609件,是“十五”的2.2倍,授权专利12320件,是“十五”的2.4倍,分别占全省的58.9%和54.2%。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042项。
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新材料和高效节能与环保、航空航天、现代农业6大高新技术产业群。获批了铝镁合金新材料、发电设备、汽车制造、利民新医药、抗生素、特种材料及特殊加工、新媒体7个国家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LED照明“十城万盏”示范城市。做实光机电一体化、能源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安全6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及30多个产业技术联合体,培育形成了风电机组总装、LED照明、新能源汽车、铝镁合金加工、农作物新品种、优质动物疫苗、现代农机装备7个高新技术产业链,一批充满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值2009年实现1660亿元,比2005年增长131%;2010年计划实现200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8倍,年均增长22.9%,占全省的54.1%。其中2010年上半年实现1000亿元,占全省的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