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16岁本该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可鸡西女孩晓丹(化名)除了在妈妈唯学习观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其余什么都不会,没有兴趣爱好,没有朋友,吃饭要靠妈妈喂,头发要靠妈妈梳,鞋带要靠妈妈系。
头发还需妈妈梳
2009年5月的一天,一对母女推开了哈市某心理咨询中心的大门。“徐老师,我女儿一考试就晕,这是什么毛病啊?”宋女士说。看着眼前这个乖女孩,徐麦红老师感觉有点奇怪。
看看母亲,晓丹从兜里掏出两块糖,一块递给徐麦红,另一块塞进嘴里。看见女儿嘴角有吃糖无意流出的糖液,宋女士麻利地掏出纸为晓丹擦拭。晓丹仿佛小孩子,乖乖地坐在那里等母亲擦完。徐麦红被此情景惊呆了,她没有直接问晓丹晕倒的事情,而是和宋女士聊了起来。
宋女士告诉徐老师,晓丹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的事情都由她一手操办。“我女儿学习非常好,在我们那里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都排前三名。因学习压力大,我‘承包’下来她额外的事情,尽量不让她分心。就拿梳头说吧,她的头发每天都由我来梳,一是因为她梳不好,再就是怕她浪费时间,分散精力,以至于她现在都从没照过镜子。”
吃饭习惯妈妈喂
除了不自己梳头,更让徐老师感到震惊的是晓丹还不自己吃饭。
宋女士说,晓丹从小就聪明,很早就学会了自己吃饭,可晓丹小学二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她感到“吃饭”的重要性。“有一天,她一边写作业一边吃饭,没想到作业写了3个多钟头,饭也断断续续吃了3个多钟头,直到晚上10点多才吃完。第二天我被老师叫到学校,原来晓丹把语文作业写到了数学本上,把数学作业错写到语文本上了。回到家我左思右想,认为这都是孩子边吃饭边写作业造成的。此后,如果作业多学习忙,我就给她喂饭。”
在母亲的呵护下,晓丹只知道学习,以至于一旦遇到不会的难题就倍感沮丧,自信心严重缺失,甚至在几次大型考试的考场上,晓丹当场晕倒。
父母曾为教育孩子激辩
徐老师经了解得知,宋女士是小学老师,其丈夫是公务员。“晓丹曾有个妹妹,但不幸意外死亡,这给了宋女士很大的打击,这也是她加倍呵护晓丹的原因。”徐老师对记者说。
宋女士说,她和丈夫曾因如何教育晓丹发生过多次激辩。“他不让我给孩子喂饭,但我认为这不是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只要学习好,考上好大学,这些都是小问题。” “你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徐老师问。晓丹回答说:“做让妈妈高兴的事儿。”
专家:“全包”家长不利孩子成长
面对这样的母女,徐老师开出的药方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经过治疗,目前晓丹生活方面的技能正在提高。
徐老师认为,溺爱孩子的父母在养育方式上以控制和占有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孩子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是因为有欲望、有要求和渴望尝试从而得到锻炼和培养的,孩子的自信正是在经历无数次成功的体验后才得到确认的,能力和自信恰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徐老师建议家长,养成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不要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关心、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掌握其心理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