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冰城人800年前已食“肉肠” 金源瓤肠有望重回百姓餐桌
2010-11-12 10:07:2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栾青玉 马田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2日讯 多年来,冰城的俄式传统红肠始终享誉海内外,成为哈尔滨一张文化名片。近日,记者从阿城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获悉,其实早在800年前,冰城黑土上的人们已经把“肉肠”摆上了餐桌,更使之成为我国较早的随军肉类加工食品之一———如今,流传近千年的满族瓤肠技艺已入选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有望重返冰城百姓餐桌。

  据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永年介绍,满族瓤肠技艺最早可追溯至800年前,女真先人嗜吃猪肉,并不断对其加工方式进行创新,最终创造出了“肠”的加工技巧。“瓤肠”口味咸鲜、口感筋道、易于保存和携带,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饮食需要,更可让女真人在采猎、行军中随时可食肉食,成为我国古代较早的随军肉类加工食品之一。据了解,由于岁月的流逝,这种制肠技艺的传承者逐渐减少,至今除料甸满族自治乡少数手艺人掌握其配料古方外甚少人知。针对此种情况,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经多方走访发掘,将其申报成为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报纳入哈尔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计划。

  王主任表示,满族瓤肠制作工艺体现了传袭千年的冰城黑土文化,今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保护这种文化。下一步,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着力于恢复、完善其制作工艺,并将通过即将建立的金源文化遗产传袭所,对其进行展示和传承。随着制作技艺的重新传播,这种流传近千年的地方特色饮食,将有望重回冰城百姓餐桌。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