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部分民营机构自办医疗杂志内容低俗违规发放
2010-12-08 09:58:15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张智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8日讯 “淑女的十大床上礼仪,你知道吗?怎样提高男人的‘能力’?”时下,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为创收精心包装,对外发放宣传杂志。这些杂志表面看上去和普通杂志没有差别,但仔细看后可以发现,其内容夸大其辞,不仅没有刊号而且有些内容也很不健康,甚至成了孩子们的“收藏品”。

  医院宣传杂志

  成孩子“收藏品”

  家住哈尔滨市的孙女士儿子正在读初中一年级,3日,她像往常一样给在家温习功课的儿子送水果,打开房门刹那却发现儿子慌慌张张的往书桌里塞着什么。为了不影响孩子温习,细心的孙女士第二天到儿子的书桌里翻出了一本名为《男左女右》的杂志,翻开一看,杂志中描述的均为男女之事,例如“老夫少妻如何生活”、“男人,怎能英雄‘器’短”等文章,并配有图片,看的孙女士面红耳赤。无独有偶,在哈尔滨市经营服装生意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刚上小学的儿子突然问她什么是处女膜,她一下子不知所措。后来她才知道,在街上儿子领到了一本“医学杂志”,翻阅后她发现,杂志内刊登了很多关于一家医院医疗项目的广告,其中就有儿子提到的“处女膜修补术”广告。“另外一个关于男性生殖器的治疗广告中的广告用语让大人看了都脸红。”她非常气愤地表示,这种杂志怎么能发给小孩呢?


 

  医疗机构

  宣传杂志以假乱真

  这种情况真的存在吗?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多家民营专科医疗机构了解情况。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家民营医院内,记者刚一进门,导诊员除了向记者询问病情外,还分发给记者一本该院的“杂志”,里面内容除了医疗知识外还有该院的打折信息,而有些医疗机构干脆派专门的工作人员站在门口将杂志向路人分发。记者发现,这些杂志如果不仔细阅读,很多人都会以为是某杂志社出版的正规杂志。它们都是由铜版纸印刷,不仅刊头、期号、导读等元素一应俱全,甚至连封面也用某知名影星的形象照片作为主题图片,而且还标有零售价。然而,打开杂志,其内容大多是不堪入目的文章和广告,里面的“裸女”图片比比皆是。在一位影星睁着一双妩媚的眼睛、衣着性感火辣的图片下面却写着“窥视她的十大隐秘性幻想”和“处女膜修补广告”。而与丰富“内容”相伴的是各家医院的广告,几乎每页都能看到,广告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从医疗技术到治疗范围,从专家介绍到形象宣传,更多的是关于医疗项目和打折优惠的广告,其中一些内容强调医院的治愈率,患者自述治疗经过,并以患者提问、医院专家解答的方式进行宣传。

  “健康普及”实则危言耸听

  “宣传是民营医院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求生的法宝,而传统媒体高昂的广告费用以及相对严格的审查制度却让医院普遍感到言路不畅,而自行印制刊物就成了不少民营医院的出路。”哈尔滨市一位民营医院负责人坦言,自从以这种形式宣传以来,医院的门诊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对于其中内容,他认为“这只是健康普及”。

  那么,如果说此类杂志刊登“裸女”图片和“健康信息”是为了吸引其成年受众接受健康教育的话,那其中的健康资讯部分是否也能如其标榜的科学可信呢?省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泌尿科专家仔细阅读该刊物后指出,这些杂志中宣传的所谓“健康知识”根本就是玩笑之作,要么“联想”过度,危言耸听;要么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比如将‘包皮’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小问题与‘阴茎癌’这样极端个别病例放到一起,明显就是在吓唬人,诱导你去手术”,他说。

  自办医疗刊物不允许公开分发

  据了解,按照200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内部发行的期刊只能在境内按指定范围发行,不得在社会上公开发行、陈列。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严格限定在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内部交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刊登广告,不得拉赞助或搞有偿经营性活动。”

  省新闻出版局反非法物出版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个正规出版的刊物要通过层层审查,才能取得面市的资格,因为有主管部门监管,所以才能确保其面向公众的内容真实健康。而民营医院的自办刊物却没有监管环节,其内容的真实性毫无保证,其中充满了水分的广告用语的诱惑性极强,不能明辨是非的消费者很容易掉进消费陷阱。将“杂志”大胆地放在导医台或分发给市民,这肯定是不行的。同时,他表示,如这些杂志上标有刊号,则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但这些印刷品虽是杂志,可从内容上讲应属于广告,且没有刊号,所以很难界定由何部门监管。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的工作人员认为,如今是市场经济,正当的商业宣传无可厚非,可是指望通过一些非法出版物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违规了。一些民营医院自办这种刊物,无非是为社会增加了文化垃圾。由于信息传播,很可能造成对人们视觉的污染,使人们对事物认识产生误区,甚至是心灵的毒害。有关部门应该予以足够重视,对其依法查处,不能让这种非法刊物继续横行。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