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4日讯 很多人开车或乘车时都会发现,在哈市一些主要街路的路口,经常会出现一些“发卡族”。他们熟练地穿梭于车流中间,或举起卡片向车内的人示意,或将卡片麻利地别在车辆的前风挡上,或塞到敞开的车窗里。车内的人看过后,很多人便随手把卡片扔在马路上。
“发卡族”的出现,使得马路上人车混行,秩序混乱,既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也给环卫工人造成很大困扰。
目击:“发卡族”盘踞主要路口
镜头一:30秒“被发卡”5张
时间:8月30日上午11时许
地点:先锋路与宣化街交叉路口
8月30日上午11时许,记者驾车行驶到南岗区先锋路与宣化街交叉路口处等待信号,几名男青年背着包,穿梭在车辆“长龙”中散发卡片。记者在车里随手接了一张,只见卡片正面写着“哈尔滨市龙达建筑商贸有限公司代开税务发票”,背面详细标明了代开发票的种类,“长期为您代开各种发票:商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租赁、劳务、广告、工程运输普通增值等各种手写及电脑机打发票”,并注明“可电脑查询”。
在等待信号的30秒钟时间里,记者先后接到了5张卡片,其中有4张开发票卡片,1张代办各种证件的卡片。每张卡片都标注有“敬请保留、以备急用”的字样。
镜头二:站前广场卡片泛滥
时间:8月29日下午6时许
地点:站前广场停车场内
29日18时许,记者将车停在哈站前广场的停车场内,20分钟后欲开车离开时,发现车的前风挡玻璃处和车门玻璃处各被别上一张“收购二手车”的卡片,侧门玻璃还被插进一张代开发票的卡片。旁边另一位接完客人准备离开的私家车主蔡先生说:“每次停车一会儿,车的门把手上、车窗上就都被人塞进收二手车、带开发票的卡片,太烦人了。”他介绍说,他接的外地客人看到这种情景,还问他哈尔滨的二手车生意和代开发票生意怎么这么火。
镜头三:环卫工人上演“生死时速”
时间:8月31日9时15分
地点:新阳路家乐福门前信号灯处
8月31日上午9时15分左右,记者在道里区新阳路家乐福超市门前的信号灯下看到,两名男青年和一名女青年正按不同车道从前往后依次向等待信号的车里分发卡片。其中一位男青年没有投准,误将卡片扔在了地上,可他并没有去拾地上的卡片,而是接着往下一辆车的车窗里扔卡片。当信号灯变成绿色、车辆开走后,地面上散落着多张卡片。一位女保洁员避开车流来到马路上,迅速扫起了几张卡片,有一张卡片沾到了水,扫了两下无法扫起,她只得蹲下身去,用手指抠起卡片。恰在此时,一辆车从她身边飞快驶过,车里的人扔出一句:“不要命了!”
调查:“发卡族”与管理者“躲猫猫”
记者调查发现,在南岗区先锋路与宣化街交叉路口、南岗区省政府路口、道里区埃德蒙顿路道里公安分局对面、道外南极街与景阳街交叉路口,道里区前进路与哈药路交叉路口等处,都有不少年轻人在散发这类卡片。对于满街跑的“发卡族”,大部分被访市民都表示很反感。在道里区某机关工作的私家车主王先生说:“每当停车等信号灯时,这些发卡的人就会突然从路边冒出来,将一张张卡片插在车窗或车门拉手上,见车窗开着就直接甩进来,这些人的行为既影响交通秩序,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也不负责任。”
在哈药路与新阳路岗执勤的顾乡交警大队二中队交警鲁超对记者说:“目前由于这个路段交通压力比较大,对于发卡的人我们通常只是进行一些劝阻,让他们离开马路,不要影响交通,并没有进行处罚,所以通常他们只是躲着我们,趁我们看不见时再发。”
负责新阳路保洁工作的徐春铃说,她和4个姐妹每天分头骑电瓶车巡视并随时清理新阳路上的垃圾,另外还有40多名定点保洁员守候在各路口,一同负责清理从安红街到康安路段新阳路上的垃圾。其实马路上的垃圾,最让人困扰的就是车内抛物和“发卡族”发后被丢弃的卡片。
据了解,由于新阳路属于重点路段,车流量大,这里也成了“发卡族”的主要“战场”之一,他们经常与管理人员“打游击”,玩“躲猫猫”。即使交通警察和环卫工人发现他们的行为,他们也不担心,因为他们只能现场对其劝阻,没有别的处罚办法。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许多车主反映,只要在公共停车场停上一段时间,车门把手处、车窗上或前风挡玻璃的雨刷上就会夹贴着一张或数张小卡片,大多是代开发票、买二手车、酒店或洗浴中心的开业打折信息等。一些车主表示,开车前发现这种小卡片很烦,如果随手扔在地上的话,影响市容卫生;不扔掉吧,让它随车“旅行”也不雅观,还影响视线;放在车里,也增加清理车内卫生的麻烦。针对这一现象,一位停车场的管理者表示:“我们只负责看车和收费,并没有管理‘发卡族’的权限。”
呼吁:多部门联动根治马路“发卡”现象
一张张小小的卡片,似乎已经成为我市部分主要街路的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职能部门似乎对“发卡族”也无可奈何。
A“愁煞”环卫
道里区清洁大队副大队长吴慧敏介绍说,目前,为清除马路上的小卡片,环卫工人每天都非常辛苦,也让大家非常棘手。她说,当车辆遇到红灯时,发卡的人便一拥而上,通常是四五个人分别向不同车里扔卡片,也有重复扔的。等一变绿灯车开走后,地上的各种卡片就比较多了,环卫工人就要立刻上前清理,但是由于卡片在地上不容易扫起,加上车辆已经开动,保洁人员只能边用手捡边躲过往车辆,非常危险。但是如果不捡,用不了十分钟,地上就被一层颜色不同的卡片、宣传单所覆盖。因此道里区清洁大队已经在重点地段增派环卫工人,对“发卡族”进行劝导,并及时清理地面上的卡片,但是由于没有执法权,难度仍然很大。她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尽快加强管理,制止这种既不安全也不环保的投卡方式。
据了解,由于道里区许多主要街路口都是繁华的商业区,属于环卫的重点部位和重点保洁道路,环卫工人会不间断打扫。吴慧敏告诉记者,通常“发卡族”每天早晨都在主要路段的墙边准备好几个大编制袋子,里面装的都是这种小卡片,发完后再回来取。每天全市的部分主要路口几乎都要有四五个人,多的时候有七八个人同时在发。一天下来,正常情况下每个环卫工人可以扫到两三百张卡片。
B“难倒”交警
记者随后采访了市交警支队宣传处有关负责人。据介绍,对这种发卡者,按相关法规“行人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走”,可以按妨碍交通安全来处罚,是法规明令禁止的。一般的处罚措施应该是罚款10元-20元。
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这些发卡者往往避开交警,专选择交警不在或上下班高峰期交警最忙碌的时候发卡。他还介绍说,目前我市交通流量很大,交警们在岗上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基本无暇顾及“发卡族”,即便现场遇到,通常也只能以说服教育为主,劝导其离开马路中央。除此之外当前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C城管“难管”
马路上乱发卡片的现象难道真就“管不了”了吗?记者采访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局法规处的孙处长表示,一般城管执法人员看到有人在马路上发放小卡片和小广告时都会制止,如果卡片落到地上,就应该按照《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理》第34条第2款的规定,不但上前制止,责令其改正,还应处以1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但驱赶容易根治难。
“那些发卡的往往都是低收入的外地人,罚款他们拿不出钱,问他们老板的信息,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孙处长说,所以这种现象屡禁不绝。而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量也比较大,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去专项治理“发卡族”。
小小卡片不仅仅给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带来危害。针对一些“发卡族”发放的代开发票的广告卡片,税务稽查部门工作人员说,现在市面上非法交易的正规发票和假发票都存在,市民或公司如有经营性需求需要代开发票,可以直接到税务部门开发票,向非法代开发票公司购买发票,容易买到假发票;即使买到正规渠道出来的发票,也很可能由于领票单位和盖章单位不统一而无法报销,另外通过这种途径购买发票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同时还会导致国家税款的流失。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发卡族”的行为属于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交管部门应该给予查处,但目前交管部门由于交通压力大而无暇顾及;税务部门和有关单位也曾经联合开展过多次打击行动,但是效果始终不明显;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城管执法部门也曾对街头乱发卡片、小广告的行为进行过集中打击,然而近段时间在街头乱发卡片的现象又有所抬头。
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长期从事社会问题研究的黑龙江大学教授曲文勇先生。他认为,“发卡族”要管,但更重要的是要拔掉其背后的根源。根治“发卡族”这一顽疾的关键,应该发动交警、城管执法、环卫、工商、税务等多家单位和广大市民形成联动机制,必要时也可以对违法广告卡片上的电话号码进行“封杀”,同时还可以鼓励一些社会公益组织走上街头,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将“发卡族”这一城市“牛皮癣”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彻底根治,打赢这场“马路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