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陋习让冰城不美 治理应曝光严罚长期治理
2011-09-20 08:57:0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高宏菲 赵政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0日讯 为规范市民的不文明行为,达到全民共管城市卫生的目的,哈尔滨相关部门十多年来曾尝试多种管理方法,但不文明行为都没有得到根治。社会学专家认为,纠正市民陋习,要形成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实施严罚、给予曝光,长期治理。

  -千名“夕阳红”上街

  在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火车站、秋林、中央大街等繁华地区,活跃着千名带着袖标的“夕阳红”卫生监督员,见到有市民随意乱扔垃圾、乱吐痰,就会立刻拦住当事人,处以罚款。一位被罚过款的刘女士表示,当年还是个小女孩,那年冬天她在秋林附近吐了一口痰,不知从哪里走出来一位老大娘指着自己的袖标告诉她,在公共场所吐痰要罚款10元钱,当时感觉到周围人都在看自己,特别不好意思,立即掏钱交了罚款就走了,虽然当时感觉很丢脸,但以后确实没在公共场所随地吐过痰。

  当时有的市民对此意见很大,并有人质疑这样做是滥罚款,尽管这个方法在约束不文明行为方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还是半途而废了。

  -“七不准”渐渐被遗忘

  1995年9月1日哈市政府发布“七不准”,“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便溺;不准乱扔乱倒;不准乱摆乱放;不准乱贴乱画;不准损坏公用设施;不准乱穿马路、闯红灯”。2003年,已被淡忘的“七不准”再次被政府大力宣传提倡,并有意将其成为政府整治环境卫生的法律依据。而如今,曾让市民耳熟能详的“七不准”通告,在历经陆陆续续的大造声势后,除了有关部门偶尔提起之外,早已被人们逐渐淡忘。

  据了解,当年哈市街头设立了60多处固定的执法岗点,流动执法人员在街路上巡逻检查,对违反“七不准”的不文明现象当街予以处罚。1000名志愿者也作为义务监督员上路协助检查。执法部门还将中央大街、索菲亚建筑艺术广场、哈市站前广场、秋林等地区列为严管区。在这些地区进行重点整治。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后,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但随着岗点撤去,志愿者离开,一切渐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环卫工人监督也默然收场

  2010年8月,哈尔滨市首批以环卫工人为主体的“卫生监督劝导员”在哈市道里区上岗,卫生监督员在清扫和维护街道卫生的同时,劝导行人及商家保持他们的劳动成果,但短短半年过后,这些环卫监督员就以失败收场。

  记者在采访时,环卫工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管了也没人听,还不如自己收拾了”。据哈尔滨市道里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手中没有执法权是“卫生监督劝导员”不能继续做下去的根本原因。原希望通过环卫工人的悉心劝导和行动感化,让市民自觉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但环卫工人没有执法权,不但劝导没人听,还经常因劝导得来行人白眼,甚至遭到谩骂殴打。现在,哈市2000名“卫生监督劝导员”早已摘下袖标黯然下岗,恢复到原来埋头干活,只能看不能管的状态。

  -持之以恒宣传严罚曝光才有效

  面对哈市现今依然故我的乱吐乱扔乱放的社会丑态,我们假设当年实施的那些治理措施若能坚持到今天,我们的市容市貌大概就会美好得许多,市民的文明程度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当一个社会民众的文化文明素质不是很高的时候,靠自觉就没有靠约束和管理整治来的便捷和高效。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瑞政表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设施及功能日渐完备,但居民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出现了如车内抛物、乱吐口香糖等新的不文明行为。城市如同一个大家庭,如果只有城管环卫部门“收拾房间”,而家庭成员不给予协助维护,家里也只是会一时干净。

  不难看出哈市目前对随地吐痰、吐口香糖和随地扔垃圾等行为,处罚力度太小,仅责令清除,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是远远不够的。何况现在有关部门也很少进行监督查处。赵瑞政建议:一,重罚,对于不同的不文明行为,给予重罚,金额一定到达到让人心疼的程度。为了解决城管执法人员少的问题,可以赋予环卫工人管理城市卫生、处罚不文明行为的权利,并形成鼓励支持环卫工人的社会氛围,环卫工人本身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没有得到市民足够的尊重,如果不给予他们执法的权力,劝导当然没人能听。二:曝光,借助媒体和社会力量,对市民的陋习进行曝光,效果会立竿见影。三加大宣传,相关部门应该持之以恒地加大社会舆论宣传,让维护城市清洁的意识行动深入人心,逐渐提高市民素质。如果人人都严格要求自己,配合清洁工人的工作,城市环境卫生一定能得到改善。举手之劳的文明行为不仅维护了环境的整洁,提高了个人素质,更体现了城市的良好文明形象。新闻链接

  重罚:新加坡有效手段

  中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新加坡是一个区区数百万人的小国。一个如此之大,一个如此之小,两国之间似乎无可比拟,但是两国的居民大都是华人,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因此,新加坡政府在管理华人社区的成功经验中,也确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华人的陋习,最典型的就是随地吐痰。新加坡政府对付这种陋习所采用的办法很多,除了正面宣传这种陋习的坏处外,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重罚。随地吐一口痰的罚款是1000新加坡元(约人民币5000元,下同),吐第二口罚款加重一倍:2000元,如果还不肯停止,就可能被捕,甚至享受新加坡独有的刑罚:“鞭挞”,还要上报纸,上电视。

  有人说:打几下屁股怕什么?受过这种鞭挞体罚的人,不仅当时痛彻心肺,事后还可能留下永久性疤痕,试问将来如何向他的下一代解释?几年前,一位美国青年在新加坡墙上涂鸦后被捕,被判鞭挞,就算当时的美国总统出面讲情,也只是少打几下,但是不能免罚。

  随地吐痰不是一个礼仪问题,它传播细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大众。新加坡对于一切污染环境的行为都不能容忍:不准进口口香糖、公共场合不准吸烟、地铁内不准吃喝、不准养鸽子、不准乱扔垃圾等。对于每一项禁律,都配以重罚。

  新加坡政府认为,治理最重要手段,不是讲“民主”,而是讲“规则”。规则必须制订得非常具体明确,不容任何狡辩或曲解;罚则必须制订得重,让违规者知道痛。

  长期以来的重罚和严格执行,造成了今天新加坡干净、美丽、文明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英文中的“Fine”一词有两解,一是“美好”,另一是“罚款”。

责任编辑:王凌霞

《五大陋习让冰城不美》连续报道 "五招"狠治"五大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