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鲜红的活力——北安市通北镇党员先锋在行动
2011-09-20 13:52:15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鲜红的活力——北安市通北镇党员先锋在行动

  岁月更替,号音依旧在火焰上飘展;党旗下是永不沉沦的灯光;在北疆重镇近千个日出日落里,有一种鲜红的活力引领着通北十万人民,用进军的足音澎湃着时代的交响……

  多少年来,这里的人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特别是近两年来,全镇1043名共产党员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全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进项目建设、城镇建设、集聚区建设和民生工程四项重点工作中攻坚克难,谱写了强镇惠民新篇章。鲜红的活力成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强劲东风,让人民群众的视线中恒定着镰刀斧头的光芒!

  重举项目 在经济发展上创先争优

  “创先争优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系列具体、务实的生动实践,首先要以发展经济为主线,实施项目牵动,激励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上创先争优”,镇党委书记黄信如是说。两年来,通北镇党委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了“项目建设我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项目建设中做承诺、比贡献、促发展。强化制度建设,通过制定公示制、承诺制、问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将相关要求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为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任务提供了保障。通北镇在稳定现有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招商队伍,吸收行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招聘了一批懂专业、懂法律、懂外语、善公关的专业招商人才,优化了招商人员结构。针对不同领域项目特点,抽调9名优秀党员组建3支招商队伍,每月定期走出去,请进来。党员刘学东积极推介通北,引进了集中供热项目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工项目,招引资金5300万元。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共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1个,引进资金达2.89亿元。整合各职能部门党组织资源,组建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党员示范岗,挂牌跟踪服务,对投资项目提供全方位、多渠道服务。制定融资计划,加强政银企对接,不断创新融资模式,为促进新战略加快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了促使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党员于志明时常往返于企业和发改委、国土资源局等部门之间,帮助客商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得到了投资商的普遍赞誉。

  投身城建 在城镇发展上创先争优

  “合力奋战三五年,要让通北大变样”。这是黄信这一届党政班子上任之初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一份承诺就是一份责任,一份责任就是一种动力。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通北镇党委确立了推进城镇“十大重点”工作,他们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凝聚城镇建设合力上创先进、争优秀。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项目建设服务年”、“党员示范岗”、“为党旗增光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党政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城镇改造工程,始终坚持深入工程现场检查指导。机关党员干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默默坚守在施工现场,为城镇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作出了无私奉献,为全镇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针对违章建筑拆迁、房屋动迁等城镇建设难题,由党员牵头,成立了20个工作队,每名党员干部与3-5户居民结成对子,战高温酷暑,走家串户,讲政策、作宣传、送温暖、解忧愁,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坚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妥善化解各种矛盾,确保拆迁和谐稳定。党员工作队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群众抵触情绪大等困难,共拆除违章建筑90余处、临街木栅栏近300处,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供了保证。拆迁难是困扰当前城镇开发建设最大的一个难题,面对困难党员冲在了前头。城建中心党员张学文通过“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方式,采取先做通亲属和朋友的工作,取得亲属和朋友的支持后,再去做其他被拆迁户工作的办法,率先打开了工作局面。并且与3户难度较大的被拆迁户结成对,不仅经常上门做思想工作,还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凭借耐心细致和真情服务,获得了群众的了解信任,使拆迁户顺利达成了协议。同时,镇党委组织党员督导小组不定期对城镇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工作不力、未达到进度要求的,予以通报批评。坚持实行周抽查、旬报告、月通报的制度,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加大对需要协调解决21个项目36个事项的交办督查力度,通过“点对点”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落实具体责任单位、人员和完成时限,并采用“人盯人”办法,跟踪解决落实情况。活动开展以来,全镇累计投入城镇建设资金7.8亿元,开发商住楼43.32万平方米,农民新区住宅楼8.68万平方米,新修白色路面12万平方米,拓宽主街路面1.75万平方米,铺装步道板5.6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77盏。


 

  倾力集聚区 在产业升级上创先争优

  “好风凭借力”。创先争优活动为通北镇加快发展撑持了一个火红的背景,也为通北镇党组织清新了视野。相继在新型工业、商贸物流、大豆产业、有机食品产销四个集聚区建立了党组织,将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服务和保障作用。

  镇党委积极倡导“5+2”、“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比学赶超、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持续推动工作提质、提速、提效。坚持雷厉风行,事不过夜的工作态度,强化有名次争第一,没名次创一流的创先争优意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升。通北镇的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正在以先锋的形象奉献在岗位。齐春林是对俄蔬菜出口基地的一名普通党员,有着丰富的棚室蔬菜种植经验,为了帮助村民种好蔬菜,他带头引进蔬菜新品种,率先在自己的大棚里搞示范,成功后再传授给周围的农户。通北村村民李殿玉夫妻俩都是残疾人,家境贫困,齐春林看到他对种蔬菜感兴趣,就主动扶持他在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建起2个钢架大棚和一个暖棚,手把手教他种植技术,当年实现纯收入2万多元,一举脱贫致富。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些先锋的引领下,通北镇在快速发展,一天一个样。有机食品产销集聚区对俄蔬菜出口基地党支部通过扶持和引导,在全镇建设蔬菜大棚250栋,温室106栋,年产蔬菜2000吨,出口量达400吨以上,实现收入950万元。商贸物流集聚区大力发展建材、家电、服装、农资、农机等八大专业市场,建成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商场5处,发展物流配送货栈20余家,商贸企业和业户1800余户,辐射周边4个县市、12个农林牧场、20余万人口,安置从业劳动力3000余人。

  群众说:“共产党的先锋队又回来了。”游客们说:“我们已经不认识通北了,变化太大了。”这些朴实的语言都在赞美一种变化,赞美一种在“创先争优”实践者努力下产生的发展风景。也许他们不知道打造这风景的一个个实践者的名字,但他们知道,打造这风景的人没有辱没自己神圣的使命。

  爱心惠民 在为群众谋福祉上创先争优

  “用一颗虔诚的心去亲近我的父老乡亲,亲近他们所有的微笑和困难,即使隆冬,也要成为一片悠悠飘落的热雪……”这是通北镇党委书记黄信日记中的文字。

  作为一镇的父母官,黄信带领一班子人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衡量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标尺,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创先争优活动中,他们深入开展了“城乡手拉手,推进一体化”活动,党员干部做出公开承诺345项,解决资金、技术、信息等问题46个。新世纪商城、溢红超市党支部向农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有效解决了离土农民的就业问题。通北村、飞跃村为74户“挂靠户”办理了城镇户口,使他们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可容纳住宿生1000人的学生管理中心,投资672万元建设了幼教中心综合楼,吸纳邻近县市、农林牧场和周边乡镇学生达3400多人。为了帮助留守生顺利完成学业,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镇机关支部和各学校支部的干部党员与32名留守生结成了帮扶对子,为其购买了书包等文具用品,安装了3部爱心电话,方便了学生与家长沟通。镇党委连续3年组织各支部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党委书记黄信同志个人累计捐款3000元,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又是一个多情的秋天覆盖了北国大地,随着枝头丰收果实的摇曳,通北镇投资1500万元实施集中供热工程也交付使用,使全镇集中供热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党政班子承诺的为农民群众办的75件好事实事,也件件落实。

  当这篇通讯完成的时候,田野里那丰收的稻谷气息还在笔端弥漫,通北镇党委书记黄信“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就是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话语还在耳畔回响……

  是的,在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一轮鲜红的旗帜,她那鲜红的活力,永远放射着太阳的光辉,把党的温暖播撒进亿万人的心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