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先恐后甩大葱 曲显昊 摄
生活报10月17日讯 今年哈市秋菜产量大幅提升,但价格只是去年同期的一半——“丰产不丰收!”。为帮助菜农卖秋菜,本报发起“去郊外·抢秋菜”活动,同时也希望这次活动能引起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想出办法,帮菜农把地里的秋菜卖出去。
16日,“去郊外·抢秋菜”快乐秋收系列活动首站快乐拔大葱活动快乐出发,近500名市民来到哈市道外区民主乡光明村冒雨拔大葱。
“爸爸,大葱是长在树上的吗?”当哈尔滨市民陈伟听到5岁儿子提出这个问题时,立刻报名参加了活动。“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必须得到田地里体验一下生活,补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
陈伟的想法成了许多参加本次活动的家长的心声。看到孩子们在田地里露出的张张笑脸,不少家长都表示,这次活动是孩子难得的一次社会实践。许多老人也表示,在活动中回忆了逝去的时光,感受到了田间劳动的快乐。
快乐出发 家长带孩子补“自然课”
16日8时许,记者在本报设在哈市长江路绕城高速路口附近的服务站看到,很多市民驾车载着全家人兴奋地参加活动。一名五六的小男孩看到记者后急切地问:“叔叔,再过一个小时能到吗?”“再有20分钟就能到光明村了。”小男孩听后显得很兴奋,马上把这个消息与小伙伴们分享了。
小男孩的父亲陈伟说:“前两天我跟家里人提到拔大葱活动时,孩子问我‘大葱是长在树上吗’,听到孩子这么问,我觉得现在城市里的孩子缺少机会接近田间地头和大自然。我一定要借生活报这次活动给孩子创造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补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我觉得生活报举办的这次活动,不但对菜农有意义,对孩子也很有意义。”
全家上阵 穿雨靴戴手套一起拔葱
9时许,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市民梁先生一家都穿着雨靴,梁先生的儿子梁晨昊还拿出了一把铁锹。梁先生告诉记者,自从报名参加活动后,12岁的儿子几天来都特别兴奋,这几天家人的话题也都集中在“拔大葱”上,全家人都很兴奋。
“活动前一天,孩子查了20多遍天气预报,就担心下雨活动取消了,兴奋得直到半夜12点还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今天早晨一招呼就赶紧起来了,平时上学的时候,我们喊几遍他都不起来。”梁先生说,听说要下雨,他们全家都穿着雨靴来的,儿子梁晨昊还带来了手套、帽子、雨伞和铁锹。“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菜农减少点损失。”
精彩一刻
大葱成拍照最美“道具”
在活动现场,散发着浓厚田园和泥土气息的葱地让市民们兴奋不已,大葱成为市民们拍照的最美“道具”。记者看到,许多市民与刚刚从地里拔出来的大葱亲密合影。
市民曹清远是一位摄影发烧友,他将长长的镜头架在略有些泥泞的土地上,用镜头记录着田地里的一草一木。曹清远说,他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农村有着深刻的感情,今天他要用相机将曾经经历过的和时常怀念的农村生活记录下来。“我拍了许多市民拔葱的照片,刚才回看时发现,每一张图片上的人们的笑容都是那么的兴奋和满足。”
比赛实录
小男孩30秒
拔了14根葱
10时许,现场最刺激的速度拔葱大赛开始报名,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里,就有30位小朋友报名参赛。随后,报名参赛的小朋友每人站在一个垄沟里,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在绿油油的大葱地里,几十只小胳膊上下飞舞,被拔出的大葱和被带出的泥土在空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四、三、二、一,停!”主持人一声令下,小朋友们同时放下了手中的大葱,并一捆一捆地抱到主持人面前。经过仔细评比,一名身体强健的小男孩在30秒内拔了14根大葱,获得第一名,奖品是一包被包装成鲜花一般的大葱。
在甩葱比赛区,5岁的孙思琪身披黄色的透明雨衣,两只手各拿着一棵和她差不多高的大葱。还没有开始比赛,小思琪的爸爸就举着相机对着女儿不断地按动快门。机灵的小思琪一会儿将两棵葱交叉放在胸前,一会儿撅起小嘴亲吻葱头。孙思琪的爸爸说,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很多,但在葱地里手持大葱照相还是头一回。“我要为孩子好好留着这些照片,孩子长大后,这些照片将是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稿件由生活报记者集体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