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省绘制文化发展美好蓝图
2011-11-13 07:28:4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谭迎春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1月13日讯 擂响发展劲鼓,绘制美好蓝图。全省上下抢抓战略机遇,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题,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全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记者从省文化厅、省发改委了解到,“十一五”期间全省文化(文物)事业费投入总计超过3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5倍,年均增长19.3%,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风生水起。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编制完成了全省地市级文化三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抢救性文物保护“十二五”建设规划,将全省44个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和3个历史文化名镇、名城以及2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全方位、多层面地推进全省文化发展建设。

  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到2015年,创建3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6个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成省博物馆新馆,争取立项建设省群众艺术馆新馆、省数字图书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馆、省杂技中心、黑龙江大剧院等重点文化设施。争取到2015年,全省13个市地城市全部建有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的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今年重点完成137个文化站的续建和新建工作及190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到2012年,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新建数字图书馆143个,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1.2万个,为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

  挖掘特色题材,打造龙江艺术精品。以提升黑龙江文化精神的吸引力、凝聚力为核心,抓好民族、民俗、油田、森林、农垦、老工业基地等特色题材,打造独具龙江特色、龙江风格、龙江气派的艺术精品。建立和完善扶持艺术创作、生产、传播的长效机制,探索制定重点文艺项目立项、招标、签约等制度。“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2-3个达到国家顶级水准的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精品剧目。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工程。重点保护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生存状况濒危的名录项目。制定名录项目分类保护标准规范,完善名录项目的传承机制。依托具有突出杰出性、代表性的国家级名录项目,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力争1-2项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省级建设一个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市(地)级建设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在县级设立专题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在乡级设立名录项目传习所,形成“省、市、县、乡”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网络。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基地园区建设。树立大文化、大开发、大融合、大开放意识,精心实施冰雪、冰灯冰雕、冰上杂技、动漫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资金投入、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推进我省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大庆文化产业实验园区建设,推进哈尔滨群力和牡丹江等地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使文化产业成为龙江经济支柱性产业。

  特色项目“走出去”,塑造“文化龙江”新形象。发掘整理提升黑龙江民族、民间和地域文化资源,形成对外文化交流资源优势和对外文化贸易品牌优势,重点扶持冰雕、雪雕、冰上杂技、动漫等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走出去”。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建设黑龙江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数据库,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培育扶持优秀涉外社会文化机构和文化服务贸易企业,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外向型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