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8日讯 今年入冬以来,哈市天气始终“温暾暾”的,缺少些“寒气逼人”。哈尔滨公众气象台台长陈莉、哈尔滨专业气象台专业气象服务科科长韩基良等专家告诉记者,今年10月平均气温、11月上旬平均气温都比历年明显偏高,出现暖冬现象。
陈莉台长说,今年哈尔滨10月平均气温为8.0℃,比历年同期高2.8℃,其平均气温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第3位,仅次于1990年、1998年;1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3.7℃,比历年同期高5.5℃,其平均气温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第2位,仅次于2005年。
据气象专家介绍,我市今年出现“暖冬”,主要受以下气候条件影响:
◆我国处于偏暖期
气温变化有周期性。近100多年来,气象资料表明我国存在大约30年一周期的冷暖交替。上世纪20年代以前偏冷,20到40年代偏暖,50到70年代偏冷,80年代后又转入偏暖,目前我国还处于这个时期。我国暖冬天气出现比较集中的东北等地区,周期性表现更加明显。
◆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迅速增加,全球气温明显上升,暖冬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发生的。我国处在东西伯利亚偏暖区南端,我国偏暖是全球偏暖的组成部分。
◆厄尔尼诺影响
近50年来,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概率较大,1951年以来发生过15次厄尔尼诺现象,有14次我国出现了暖冬。
◆纬向环流盛行
从1986年起,东亚上空纬向环流盛行,多为相对平直的偏西气流,偏北的经向气流较少,很少将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带入我国,寒潮很少出现。在平直的气流中,即便有些弱的偏北气流,带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也少、势力也弱,冷空气南下的范围不大,造成了暖冬。
◆欧亚大陆积雪减少
欧亚大陆积雪减少,使西伯利亚南侵我国的冷空气偏弱,也是暖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