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车辆安全无保障教练水平参差 “黑陪驾”监管缺失存隐忧
2011-12-23 10:34: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智博 闫雪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陪驾市场混乱无序让人忧。记者苏强摄

  黑龙江日报12月23日讯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猛增,“陪驾”行业在哈市渐渐兴起。交警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哈市持驾照人数近160万,每年新增机动车驾驶员近15万人。很多“新手”驾校出来后都希望再上路练习一段时间,这给“陪驾”行业开辟了巨大市场。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陪驾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监管“真空”安全堪忧

  针对目前陪驾行业存在的诸多隐患,哈市交通运输局驾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部门和工商部门2010年联合出台了规范性文件,要求从事陪驾的个人必须具备教练员证方可从事陪驾,而且必须使用驾校车辆,任何车行和中介不得私自开展陪驾业务。当提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黑陪驾”时,该负责人表示,目前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缺少相应的处罚措施,所以监管起来很有难度。

  一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我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只适用驾校中的学员与教练员间的规范管理,没有对已经取得驾照,仍然在陪驾教练指导下开车的人作定位。交通部门也规定,驾校的教练员必须获得教练员证方能上岗,但是目前哈市还没有“陪驾”这一行业的专项审批。《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陪驾学员”也没作任何身份认定,陪驾车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该如何处置,没有任何规范。总而言之,目前哈市陪驾市场在服务标准、教练资质、出现事故时的责任承担等方面都处于一种“真空”状态,那些“新手”一旦雇佣了那些“黑陪驾”根本没有保障可言。

  “黑陪驾”暗藏隐患

  市民王宁两年前拿到驾照,但最近刚买车。为了稳妥,王宁在网上找了一位陪驾教练。“他在网站上打出的广告称是正规驾校有证练车陪驾,提供专业教练车,可见面后却发现对方提供的根本不是教练车,而是车况极差的私家车,连个副刹车都没有。”王宁随即提出要签安全协议,却遭到了司机的拒绝,对方表示虽然没有教练员证,但也是老司机了,从没出过问题。由于害怕,王宁取消了陪驾。

  说起“黑陪驾”,市民张祺也是耿耿于怀。“上车没多久,陪驾师傅就带我驶上了车流稀少的郊区公路,他不但不教驾车技巧,还一直要求加速,而且不停地说‘上车先练胆儿,开快点,慢慢就好了’。”张祺后来才得知,对方根本不是陪驾,而是某公司的司机,当陪驾不过是想赚点外快。

  “本人A2驾照,驾龄10年,担任机动车驾驶员教练,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和执教经验。”“哈尔滨正规驾校有证练车陪驾陪练,全新捷达专业教练车。”在某分类信息网站上,记者搜索“陪驾”,便出现数十条相关广告。记者随后拨通了几个陪练的电话得知,此类陪驾收费标准一般是提供车辆每小时40元至50元,自备车辆的每小时30元至40元。当被问到具体是哪家驾校时,对方均避而不答。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从事陪驾业务的主要有三个群体:一是驾校增设的有证练车中心,这部分人群较少;二是驾校的教练利用业余时间赚点外快;三是“客串”的私人驾驶员。其中,后两者采用的都是“游击队”式的经营方式,这部分人员由于没有从事陪驾的资质而被称为“黑陪驾”。这些私人驾驶员使用的都是二手车,而且很少有教练车必备的副刹车,也没有任何书面服务合同。

  陪驾市场亟须政策“把关”

  目前,“陪驾”这一新兴行业已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但随着市民需求的增加,该行业发展无序、监管缺失等问题也越发明显。记者了解到,目前,虽然国家并没有针对此项服务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但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应的行业规范。2003年,杭州市开始实施《杭州市汽车驾驶陪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提供陪驾业务的单位的资质,提供的服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规定必须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对此,哈市民盟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同时为陪驾服务行业明确主管部门,并将其纳入运管部门的管理范畴中,定期进行审验,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尽快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对陪驾的安全性、发生事故的纠纷时的责任认定等做出规范认定。由物价部门牵头,出台相应的收费标准。由工商部门牵头,出台统一的陪驾服务格式合同文本,规定当事双方必须履行合同签订程序,以防在陪驾过程中,因违章追责、交通事故而引发消费摩擦和法律纠纷。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