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存储大量白菜的菜窖里,菜农正在去除腐叶。
黑龙江日报12月29日讯 今秋白菜价低,难卖,菜农将白菜窖储起来,留在冬天卖,原指望能卖个好价钱,可是到了寒冷的冬季,白菜批发价依然保持着较低的价格。
近一段时间,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镇民主村的菜农王强每天都与母亲一起在菜窖里给白菜去除枯叶腐叶。王强算了一笔账,秋天销售秋菜时,白菜的价格是每斤0.3元,而现在的批发价是0.45元左右。而窖储菜,并不是把菜往窖里一堆了事,家里人每天都要进窖翻菜,否则菜就会烂掉。由于不断地去除枯腐菜叶,秋天时五六斤重的大棵白菜如今就只剩下三四斤,这样一算,基本上跟秋天销售时是一个价,而且还要搭上大量人工。往年他都要雇人翻菜,一人一天50元,今年实在是付不起佣金了,只得自己家人干。
同村的农民刘岩志家的菜窖,存放着近三万公斤的白菜,四五个农民正在忙着翻菜剥叶,老刘说,秋天时收获的白菜一棵也没卖,都存在了窖里,希望价高点再卖,可是到了冬天,来收菜的贩子少,但卖不上好价,只得继续等下去。看着菜的份量一天天减轻,很心疼,却也没办法。
民主村是当地有名的窖储白菜村,每年存菜量都超过百万公斤。今年村里大多数窖里的菜都没有卖,因为农民嫌菜价低而不愿意出售。周边的其他村屯也存在这种情况。
中间多赚两头吃亏
据了解,近几年,窖储白菜的批发价格一直不高,有时候相比秋天时还要赔钱。既然年年不赚钱,为什么每年还要储菜呢?王强回答,原因有两个,第一是秋天白菜也卖不出个好价钱,滞销情况比较严重,第二是村民储菜已形成了习惯,冬天不愿意闲着。所以尽管不赚钱或赔钱,多数村民还都年复一年地继续坚持着。王强指着他家菜窖旁的一个长二十多米、宽七八米的深坑对记者说,从去年开始,已有部分村民放弃了储菜,昔日挖的菜窖被闲置了。今年他家储的白菜也有所减少,只有一万多公斤,比往年少了一半。如果用这天天翻菜的时间,进城打工,能赚到更多的钱。
记者对哈尔滨市场上的白菜价格进行了走访调查,市区内销售的白菜虽都是本地窖储的,但在不同的市场,价格差别较大。在香坊区公滨路上的一处早市上,郊区农民开着农用车销售白菜,0.45元一斤,而附近一家蔬菜商店室内销售的白菜单价0.7元一斤,在道里区斜角街早市上菜贩子销售的白菜0.75元一斤。由此看来,大部分的窖储白菜运进城里销售,菜贩子还要赚上一笔,中间环节导致菜农利益受损。
菜农为何不直接进城卖菜,实现菜农和市民的零距离对接呢?对此,王强解释说,折腾不起,秋天时农用车进城卖秋菜,相关部门给予了许多的优惠措施和便利条件,而入冬后进城卖菜就麻烦多了,不仅各种费用增加,随意停车还可能被罚款。
调整结构促深加工
中科院东北农业地理研究所的赵恒田研究员谈出了自己的观点,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过冬早已不再局限于以前的白菜、土豆、萝卜的老三样蔬菜了,从前市民动辄购买几百斤秋菜的现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居民储存秋菜的量大幅减少,这必然导致秋菜价低滞销,一些菜农便将秋菜窖储存起来,打算等到冬季卖个好价钱,可是到了冬季,发现销售情况依然不乐观。因为冬季每天百余台大挂车从南方蔬菜产地运来新鲜蔬菜,茄子、豆角、芹菜、菠菜、西红柿等鲜菜应有尽有,市民们选择的范围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窖储白菜价格低、滞销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因此,菜农要及时地改变观念,适时适度地减少白菜的窖储量,增加白菜的深加工比重。卖普通白菜不赚钱,可以将白菜制作成两三元一斤的酸菜、七八元一斤的辣白菜等附加值高的菜品。其中的技术并不复杂,成本也不高,经过加工,同样的白菜身价就能翻好几倍。
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孙颖老师说,菜农窖储白菜,对平抑冬季城市菜价是有积极意义的,虽说冬季白菜需求量减少,但如果需要大量地从南方运来,价格会提高,居民负担加重。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间环节,帮助、鼓励储菜农民进城卖菜,这是帮助菜农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