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当优势面临挑战——牡丹江市对俄经贸忧思录之一
2005-04-12 10:55: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经济日报   作者:封官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2日电 题:当优势面临挑战——牡丹江市对俄经贸忧思录之一

  随着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经贸合作领域的逐步扩大,牡丹江市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加之俄远东地区资源富集,生活物资对进口的依赖很大,牡市应在抢占俄资源进口上有所作为。

  对外贸易无论是从全国讲,还是从区域看,对经济发展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牵动作用。牡市地处欧亚大通道的要冲,与毗邻的俄罗斯有长达204公里的边境线,有4个开放口岸,对俄经贸的优势巨大、潜力巨大。从俄方需求上看,远东地区对物质供应进口的信赖性很大。由于俄远东地区产业布局以能源、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农业极不发达,俄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2600多万居民消费所需的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大量进口,其中果菜进口量达到了90%以上。随着俄中层收入人群增加,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市场容量、容纳空间都很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俄边境互补性贸易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这是我们发展对俄经贸的优势。但同时,全省乃至全国大举挺进俄罗斯市场的态势逼人,日、韩两国也盯上这块“蛋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们应抓住机遇、把握机遇,瞄准中俄经贸这种互补性、差异性,在稳固、放大原有产品出口的基础上,迅速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延伸。从区位优势上看,大通道使牡市对俄经贸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也要看到潜在的危机,打造优势、释放优势是当务之急。

  近几年,牡丹江市着力打造对俄经贸发展新优势,对俄经贸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一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令人忧思的事仍不容忽视。

  当前,对俄经贸的许多问题,有的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的,有的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来的,已直接影响了对俄经贸发展。

  1、重视程度不够,推进乏力。一些县(市)区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抓对俄优势不多,难以有大的作为;认为对俄作“富民不富市、出力不得‘绩’”。受此“政绩观”、自身“利益”和边贸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难见对俄出口加工企业,甚至出现对俄经贸进出口为“零”的现象,发展缓慢、作为不大。在协调合作上,尽管东宁、穆棱、绥芬河之间进行了区域合作的尝试,但多数县(市)区与口岸县(市)交流甚少,对借助口岸优势招商引资、上项目研究不够,对俄经贸发展的大格局尚未形成。同时,一些地方反映,市区在利用口岸优势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在协调县(市)区统一打口岸牌以及向国家和省争取政策上,作用发挥不够,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不明显。

  2、地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小,“买南卖南”尚未解决。虽然全市地产果菜对俄出口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地产品仅占出口总额的5%左右。据了解,服装、鞋类等几乎没有地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织品也仅有地毯、塑料编织袋两种产品对俄出口,且份额较小;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虽然地产品出口比重较大,但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少。品种单一、低档次的出口产品结构,难以满足俄方市场需求。

  3、进口加工水平较低,对经济拉动不高。两个口岸进口的货物基本都是我国紧缺的原材料,但落地加工份额很小,即使是加工量较大的进口木材,也没有做到精深加工。近年,牡市从俄方进口原木占进口货物量的90%以上,占全国原木进口量的1/3以上,但落地加工的仅有1/3,并且产品多为指接板、地板块、中高密度板等初级产品,木材精深加工中高档终端产品寥寥无几、微乎其微。同时,废旧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等其他几大类进口货物,几乎全部都是“原进原出”,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很低。

  4、受政策调整、通关费用高影响,进出口减速。由于国务院19962号文件边贸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半征收的“双倍低扣”操作办法暂不执行,以及两个口岸收取的地方规费高于满洲里和鸡西等地,一些企业转向异地发展,影响了全市进出口总额。同时,受俄罗斯整顿灰色清关、提高中国产品进口关税和对俄出口外汇核销难的影响,对一些地方的出口产生一定的限制。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