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业内人士揭露拍卖行业内幕
2005-04-25 08:53:0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牛显达 白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4月25日电 哈尔滨日报发表《谁来监督“拍卖槌”的公道》一文,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哈尔滨一业内人士给记者打来电话,告诉记者拍卖行是怎么样把相中的拍卖物变成囊中之物的。

  “四招”搞定相中的拍卖物

  邵总从事拍卖行业十几年,对拍卖业的内幕了如指掌。他说,拍卖公司一旦遇到有利可图的拍卖物,就想办法自己买下,截留相中拍卖物有四种招法:

  第一招:淡化宣传,尽量让人们不关注。《拍卖法》规定,拍卖必须在媒体发布公告。有的拍卖行一旦相中拍卖物,就会淡化宣传。在2×3厘米的广告栏中,塞进了近400字的拍卖内容,小7号字,想看清内容得用放大镜。再就是选择发行量小的媒体发布拍卖公告。这样做除省钱外,关键是不让人关注。

  第二招:拖延看样时间,不让竞买人知情。一拍卖行拍卖呼兰区几处房产,我的一位朋友给这家拍卖行打了许多次电话,要看房产展样,工作人员总是说“过两天再说”,直到拖过了展样时间,竞买人也没看到展样的房子。

  第三招:声称撤拍,让竞买人无法参与。临近拍卖时,拍卖公司声称原被告和解或声称拍卖物有争议,委托方要求撤拍了。其中许多是拍卖公司制造的假撤拍,实际上是低价卖给了熟人,还有的自己留下了。

  第四招:人为制造流拍,压低拍卖价。根据有关规定,标的物第一次拍卖时,法院确定的起拍价不得低于评估价的百分之八十,如果流拍,可撤销拍卖委托进行重新评估。可有的拍卖公司为了低价买到拍卖物,告诉委托方流拍了,要求降价评估,最后以低价买到手。记者追踪违规拍卖

  按着邵总提供拍卖行违规操作的手法,记者逐一调查核实,发现拍卖行发布拍卖公告后其中的“猫腻”。

  前不久,省旭生拍卖有限公司发布拍卖房产公告,展样时间为4月11日至14日。展样当天记者给该拍卖行打电话要看道外区宇轩花园小区房子,工作人员让记者留下电话等通知,13日打电话对方让记者14日到小区门口集合统一看房。14日记者在现场没有找到拍卖行的人,打电话询问,答复改在16日看房。16、17日打电话无人接电听,19日再打电话,工作人员称那处房子有人已交了钱。记者问,没到拍卖时间怎么有人先交款了?对方称人家看好了就交钱了呗。

  另一拍卖公司在媒体上发布拍卖开发区一处住房,记者多次给其打电话要看展样,工作人员称,该处房产委托方没给钥匙,看不了。拍卖前一天,记者打电话问,明天就拍卖了不看展样还能拍卖吗?对方称,那就不拍了。后来记者从委托方了解到,评估价近20万的住房,竞以10万元左右的价格拍卖了。委托拍卖方的领导无奈地说:“我们也认为房子拍卖的太低了,但我们无法左右。”

  省方园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吕林应说,我国现行的《拍卖法》明确规定拍卖活动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我市拍卖业中存在的淡化宣传、拖延看样、人为制造流拍等问题,属违背《拍卖法》的不公平交易行为,由此引发人们对拍卖公正的质疑是正常的。《拍卖法》是规范拍卖市场的法律,宣传、执行好《拍卖法》是避免发生内部交易、低价交易的法律保障,有关部门应当以此规范拍卖业的行为,同时,拍卖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监督,树立起拍卖业公开、公平、公正的形象。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