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春,齐齐哈尔以北最大的奶牛养殖场场主。由于他的示范和带动,嫩江县伊拉哈镇黎明村出现了5个养牛大户、100多个养牛户,全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2100元,提高到2004年的3300元。
王乐春原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1979年高中毕业后回村务农。他勤奋好学,很快就当上了村里的拖拉机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他购置了农机具,自学并基本掌握了农业机械的正常使用和维修技术。他办起农机配件商店,为全村农户服务。
1998年,县里号召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王乐春感觉这是个好机会,她卖掉了家里的农具和机车,贷款2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牛舍5000多平方米和存储量达15000立方米的玉米秸贮窖三个,搞起了黄牛养殖业。他辛勤操劳,年底便出栏黄牛320头。
为了有效利用原料,王乐春筹资建立了饲料加工厂和豆油厂,使养牛成本大大降低,利润提高。2000年出栏黄牛1000多头,收入3万元。
富了的王乐春并不满足,他广收信息,看准市场,经多方考证,他认为养奶牛更有前途。2000年,他卖掉所有黄牛,又贷款30万元,购进奶牛50头。可信心十足的王乐春没有想到,奶牛的饲养技术要求比黄牛的饲养高得多。由于技术跟不上,管理不到位,养奶牛第一年就损失15万元,家里人抱怨,村民又众说纷纭。受到打击地王乐春没有灰心,他痛定思痛,决心重整旗鼓。一方面他去外地学习,一方面又争取到领导的资金支持。这一次,他聘请技术员,搞科学化管理。他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到2002年,他的奶牛场已初具规模。嫩江县领导分肯定了王乐春的做法,并在全县推广,这更激发了王乐春的信心,他决心不仅要使奶牛养殖成为自己的事业,更要成为黎明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解决养牛资金问题,王乐春以自家全部财产作抵押,在上级有关部门帮助下,争得畜牧贷款200万元。他新购奶牛367头,使黎明村奶牛养殖规模日益壮大,日产鲜奶3.8吨,并与完达山乳业集团联营在村里建了半机械榨乳站,建立冻精配种站,一个设备齐全、服务多体系的黎明村畜牧小区已经建成。
王乐春还动员村民种植玉米,与他们签订收购合同。他收购玉米和玉米秸比市场价高出2分钱;村民有的想买奶牛,但没钱,他用自己财产抵押,让村民买;村民卖奶不方便,他让他们把牛奶送到自己家,帮他们卖。
黎明村奶牛养殖的发展,促进了各种行业的经营,经纪人队伍不断扩大,奶牛、黄牛的购买销售以辐射到山东、山西、内蒙古等地,饲料加工业也逐步崛起,农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随着黎明村养殖户的增多,王乐春提出成立奶牛协会,他当选会长。仅2004年上半年,黎明村养牛协会就为养殖户解决疑难问题78件。为了解除养牛的后顾之忧,他们还成立了奶牛风险基金会,每头奶牛风险金为200元,按险情轻重给予经济赔偿。从而形成了技术指导、经营销售、疾病防治、风险赔偿的系列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