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桦林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见智 |
东北网5月15日电 题:转变——“桦林”给人们带来什么?
记者 曹曦
“桦林”是个品牌,一个轮胎业的品牌;“桦林”是个企业,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企业。在国有企业“一股为大”的历史上,写满了辉煌;在今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上,写满了故事。
“桦林”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是转变。机制的转变,观念的转变,企业的转变。
转变,让“桦林”起死回生。
“桦林”的转变,让人回味。
机制的转变让“桦林”脱胎换骨历史记载了一段辉煌。桦林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桦林橡胶厂,始建于1938年。
1950年,从沈阳迁到牡丹江,为国营第一橡胶厂,后改名为桦林橡胶厂。
1995年,进入国家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
1999年,成为上市公司。
“桦林”一直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财政支柱、利税大户。从50年代到80年代,“桦林”始终是中国轮胎行业的第一名。
90年代,“桦林”曾在全国500强最大企业排名第189位,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千分之一。
“桦林”是牡丹江的骄傲。“桦林”是黑龙江的骄傲。
1986年,“桦林”在全国第一个引进了年产10万套全钢子午胎生产线。“八五”期间,针对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桦林”又上了50万套子午胎、水源、热电、密炼等几个项目,即桦林的“八五”工程。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资金投入断档,企业告贷无门。桦林的“八五”工程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债。
“国有企业综合症”让满身伤痕的“桦林”雪上加霜。企业老生产线长期得不到改造,生产成本高;1.3万人的员工,富余人员多达5000人;管理漏洞多,每年轮胎理赔费用就高达1亿元。沉重的办社会包袱让“桦林”步履蹒跚。
2003年上半年,“桦林”陷入了绝境。“桦林轮胎”股票也因连续亏损而被作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而变成了*ST桦林,成了摇钱树下的“苦菜花”。
“桦林”是幸运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全力支持“桦林”的重新振兴,经过对20多家国内外企业的考察和权衡,新加坡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桦林”合资重组的伙伴。
2003年7月13日,随着拍卖师手中的一声槌响,1.5107亿股“桦林轮胎”国有法人股以97893360元的价格拍出,牡丹江市第一大国有企业桦林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有了一个“洋东家”——新加坡独资企业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桦林”重组创造了两个“第一”:外资企业收购国内上市公司第一例;上市公司向境外投资者拍卖国有股权第一锤。
脱计划的“胎”,换市场的“骨”,机制的转变让“桦林”看到了希望。
观念的转变让“桦林”天地变宽说到“桦林”,不能不提及的一个名字就是王见智。在企业辉煌时就是桦林集团总经理。后来,他辞职去了南方。几年后,王见智在佳通公司当顾问,桦林重组后,他又担任桦林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总经理。对桦林的这次重组改制,王见智说:“佳通能够入主桦林,应该是桦林的福气。”
“桦林”的重组让人们疑虑重重。“桦林”人大多是祖孙三代在这个厂子,一辈辈都端着铁饭碗,忽然之间,赖以生计的铁饭碗被砸得粉碎,还找了个“洋东家”,很多人都不理解,也想不通。
“桦林和佳通最主要的差别是理念不一样。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在转变理念。”王见智说。
佳通进入桦林之后,对所有岗位实行全员竞聘。在储运包装干了10多年的孙丽华迫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压力,硬着头皮竞聘了清扫员的岗位。放下自尊,为员工清扫出一个干净、整洁的空间,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孙丽华也觉得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实现。“工作是固定的,人员是流动的,现在工作有了压力,即使是清扫岗位也要认真去做,要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素质。”现在已经做到了食堂保洁组组长的孙丽华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也很开心。
“对于有职业专长的人可以挑选岗位,对没有职业专长的人,只有岗位挑选你。”“想竞争竞聘一个岗很不容易,我们都很珍惜,也做得很认真。”现在,“桦林”的每一个员工都转变了就业观念,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
刘俊卿(右)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 |
55岁的刘俊卿在“桦林”干了30年了,在炼胶处一干就是20多年,当过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重组前还是炼胶分厂的主抓生产的副厂长。在刚听说要改制的时候,他还踌躇满志,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拉开架势等着应聘炼胶处处长的职务。
面对落聘的结果他怎么也想不通,有一万个不舒服。心理的不平衡让他去找总经理理论。15分钟的开导,他还是没想通。过去自己管着四、五百号人,现在却听人家指挥;过去拿工人平均工资的两倍,现在只拿别人的三分之二。有着老大不愿意的老刘在别人的劝说下,竞聘了综合员岗位。
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以前在国企欠职工6个月的工资,干活也是白干;现在,月月开工资,多劳多得。过去的活,都是“你干吧”,现在的活,都是“我来吧”,职工的干劲十足,精神头儿十足,桦林佳通良好的发展势头,让自己看到了希望,有了信心。经过了一年来的思想转变,刘俊卿慢慢心气顺了。他说:“再有几个月就退休了,可孩子还在这个厂呢,我是希望厂子一天比一天好啊”。
“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靠管理。把它作为一种观念,可以指导人的行为。最初可能被动地去做,当这种观念植入你脑海里以后,就会是主动去做。”自重组后,桦林佳通仅用在员工培训的上的费用就已达100多万元。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领导观念变了,员工的观念变了。
桦林佳通上上下下拧成了一股绳。
企业的转变让“桦林”喜获新生机制变了,冗员裁了,包袱卸了,重组后的桦林佳通“轻装上阵”,仅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生产出全钢子午胎15万条,创税金3500万元,实现了过去10年未达到的目标。一岗多人变成了一人多岗,上班聊天靠时间变成了切磋技艺,家大业大、拿点没啥的“大家拿”思想没有了……
![]() |
繁忙的生产线 |
“桦林”的轮胎又“滚动”了起来。
佳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以及市场,给重组后的“桦林”注入了新鲜血液。
改制前的“桦林”是什么样子?员工们说:“进到厂区,没有声响,没有机器的轰鸣,大伙儿也都是懒洋洋的,院里院外都非常萧条。”
改制后的“桦林”则是一派繁忙生产的喜人景象。机器运转了,员工有笑脸了,厂子有生机了。全钢制造部的刘永久说:“有些岗位原来几个人干,现在减到一个人。一个人干是活多了,干完这样干那样,没有闲的时候。”
比过去忙了,比过去累了,比过去压力大了,这是每一个员工的共同感受。曾经承载了太多失望的“桦林”人,在迸发出竞争的意识后创造出了奇迹。
在桦林佳通,质量就是生命浸入到每一个人的心底。98.6%的合格率是老“桦林”的轮胎记录,而现在,合格率为99.5%还算是低的。
在桦林佳通,规定偷盗公司财物,价值超过500元的要开除,低于500元的加倍罚款、工资降档,而且要扣年终奖。
在桦林佳通,关系、面子、人情变得苍白无力。“认真”、“执行”让条条框框的制度不可动摇。
在桦林佳通,全钢子午胎的产能呈直线上升之势。由日产500条到800条、1000条、1200条、1400条、1800条连续跳跃,历史新高的记录在一遍一遍的刷新。
在桦林佳通,还有一批特殊的“核心员工”。他们是全钢制造部成型岗位产量和质量名列前茅者。“当上核心员工,除了每个月基本工资多500元,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核心员工李俊铎骄傲地说。
理念、制度、质量、效率、机制,佳通的做法并非一枝独秀。1995年,“桦林”就是全国首批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十来年里从未真正达到。但是在桦林佳通,目标变成了现实。
“桦林”的重生是个奇迹,在佳通轮胎进入世界十强的同时,圆一个“争创国际名牌,重振桦林雄风”的梦已不再遥远。
“‘桦林’是幸运的,‘桦林’是耐人寻味的”,曾在“桦林”工作30多年的王见智感慨万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