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陋习大家查形象大家树 让文明成为这座城市的习惯
2005-06-10 06:50:5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哈尔滨6月10日电 题:让文明成为这座城市的习惯——哈尔滨市“城市精神讨论”查摆陋习阶段综述

  一个城市的文明,体现在市民的一举一动上,一颦一笑中。

  我们的家园哈尔滨文明程度怎样?一篇《医博客商评说哈市城与人》的报道,道出了旁观者的客观评价。也让这座城市的主人———市民羞愧和脸红:原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陋习,与文明格格不入,与生命健康背道而驰。

  于是,夕阳红服务队的老人们挺身而出:从我做起,树立城市文明形象;

  于是,哈尔滨市新闻媒体振臂而呼:陋习大家查、美德大家评、精神大家议、形象大家树;

  于是,哈市第一中学的学生群起响应:传承哈尔滨的美德、抹掉哈尔滨的污点;

  于是,……

  一场革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行动在哈尔滨市民百姓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别拿小事不当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几乎人所共知。然而,生活在冰城的一些市民,却常常在“恶小”与“善小”之间困惑。

  随地吐口痰,小事一桩;说话带点“啷当”,无伤大雅;随手扔点垃圾,没啥大不了……

  确实,从社会影响力来说,这些都是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却像瘟疫一样,有着极强的传染力,进而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德伟说,其实,文明就是一些小事,就是一些细节。善与恶,往往在一念之间。但要纠正恶习,决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公众的自知自觉,需要整个社会形成从善如流的风气。

  好在,当全市人民自发地查摆城市陋习时,我们看到,渴望已久的文明新风正向我们走来。

  道外区太古街工委向全区居民发出的“学文明礼貌,树文明新风,做文明楷模”的倡议,得到了全区22个街道办事处、110个社区的积极响应,“城市精神讨论”如火如荼。为了让查陋习活动深入人心,区夕阳红服务队的老人们,自己出资制作了29块宣传标语板,在全区宣扬文明。

  全市400所学校20万中小学生行动起来了,他们以征文形式查找身边陋习,总结归纳美德。十天中,共征集了15万份征文。

  市妇联以家庭为单位,举办查摆“家庭陋习”座谈会,倡导从家庭生活开始把握自己的行为尺度,远离陋习。

  从社区到学校,从工厂到机关,从个体业者到公司企业,或以群体形式,或以个人名义,一个个电话、一封封来信、一个个E-mail,短短几天,包括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损坏公物、说脏话等在内的30余项不良习惯,被广大市民“揭发”出来。

  自己做起最关键

  “作为城市文明的直接体现者,每一位市民都应从我做起,向不文明的生活习惯宣战”,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盛希说,“革除陋习,重塑我们城市的文明,只有这样,哈尔滨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现代化的文明城市。”

  就像罗教授所说的那样,在这次查摆陋习的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明,从我做起!

  一位孩子的妈妈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平常她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许随地乱扔东西,也从不在孩子面前有此劣行,但当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她会将手中的冰棍杆偷偷抛在路边。“每次,我的心里总有一个借口:谁让身边没有垃圾箱。现在想想,其实做好自己最关键。”

  “这些事情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只是平时没有注意,以后要改掉这些坏习惯。”一些市民如是说。

  在此次查摆陋习阶段,我们最终总结出了冰城人身上比较集中的十大陋习表现,但是正如哈尔滨学院副院长李志平所说,文明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也下了很大工夫,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城市建设只是城市的外表,城市文明才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精神讨论”的查摆陋习阶段暂告一段落。从明天起将进入第二阶段:总结提炼哈尔滨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风范,概括出代表哈尔滨人形象的“十大美德”。

  我们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将我们已有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继续传承下去,展现哈尔滨人顾全大局、勇于奉献、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道德风尚;更加应该做的是,发掘市民当中涌现出来的更加新鲜的、美好的公共道德,并给予大力弘扬。

责任编辑: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