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反观历史让我们警醒——访哈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张正
2005-09-18 05:54: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洪亮 吴宏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8日电 张正,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她认为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有必要梳理一下中日两国发展的轨迹,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中国在未来走上更快的发展道路。

  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比较平等。明治维新于1868年开始,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1864年之后逐渐开展的,同时起步,结果迥异。这是中日两国当时的国情决定的。科举制度为我青少年戴上“紧箍咒”。多少中国青少年的黄金岁月都虚耗在四书五经上了!反观日本,从启蒙速度、新的思想传播来讲,日本要比中国领先半个世纪。张教授介绍说,日本的明治维新为的是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以及政治制度,并将它们用到了推翻日本当时幕府专制统治上。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是为了继续维持其腐朽的封建统治。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第一次大的战争。张教授认为,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的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凭借从中国掠夺的大量的资本,建立了庞大的近代工业体系。

  二战以日本的失败和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中日两国却没有因此而缩小差距。日本经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飞速发展。中国经历多年的动荡,在战后与日本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张教授说,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开始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有资料显示,自1992年以来,日本的经济除了1995、1996两年之外,一直是零增长或负增长。特别是1997、1998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创下了战后日本经济史上的最糟糕记录。日本经济陷入了战后时间最长、最严重的萧条之中。而中国在这段时期经济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逐步缩短了与日本之间的差距。

  张教授强调,不忘历史,不忘侵略,但是我们不能因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而否定日本整个民族,可以说,日本民族是一个勤奋的民族,善于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我们要把日本军国主义、极右翼势力和日本人民区分开来。她认为,中日关系是输和赢的组合。在1945年以前,日本对华侵略,中国是输的,日本是赢的;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就是中国赢,日本输;1972年到2002年中日邦交三十年,这是双赢;到2002年小泉上台的第二年到现在至少在政治领域已经出现了双输的关系,中日政冷对中日两国都损害了国家利益。从现实的角度,无论从地域上,还是从经济往来上,目前中日两国都是彼此不可缺少的,所以为了两国人民的利益,两国必须一起努力,使中日关系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不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