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北网10月11日电(记者杜筱)2005年,黑龙江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到2005年末,总人口将控制在3840万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6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以下,生育符合政策率达到90%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在109左右。这是记者在今天召开的“人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新机制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近年来,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持续稳定下降,一直保持在7‰左右的低水平,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由1970年的5.2降到现在的1.3左右,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时期,多年来一直被国家确定为“出生水平较低,工作基础较好的一类省份”。据有关部门测算,自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全省少出生约1000万人,仅社会抚养费一项就节约近1000亿元。2004年,黑龙江省圆满地完成了年度人口计划和各项任务,根据省统计局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测算,全省2004年末总人口3816.8万,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7.27‰和1.82‰。全省已普遍开展规范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全省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提高到85%以上。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黑龙江省各地利用春蕾助学计划、阳光女孩计划、青春风采计划等载体,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依法打击了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形成了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良好氛围。目前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大大低于117的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未来十几年人口仍以每年出生3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全省老龄人口已达396.1万,劳动年龄人口3002万,流动人口持续增多,全省人口形势面临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人口素质不高等六大压力。与此同时,人口发展面临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人口发展宏观调控不健全、与人口转变相适应的自由迁徙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制度性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面对压力,黑龙江省将按照到2008年全省基本建立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目标,在全国率先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关爱女孩行动等为载体,建立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障机制等六大机制建设,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