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3日电 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27号是一处使用面积80平方米的门市房,两年的时间里换了近10户商家,其中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家饭店也仅仅坚持了3个月。记者日前在采访中了解到,果戈里大街自2003年一期改造以来,众多商铺两年内频频易主。目前,200多家店铺中有10余家正在招租和装修,其余的店铺也是生意渐冷。而其辅街———印度风情街上的30多家商铺也有近一半已经关闭,正在招租……
1改造之初商家云集借地生财
果戈里大街原名商务街、果戈里街和奋斗路,建于1907年。经过近百年历史风雨的洗礼,果戈里大街出现了街路破损、空中网线杂乱、墙体立面陈旧、牌匾广告无序等一系列问题,既影响了百年老街的声誉,也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为此,从2003年开始,政府花重金对该街进行全面修复和改造,并重新将其命名为果戈里大街。2004年,果戈里大街辅街上又设立了印度风情街、儿童街和女人街等特色街路。百年老街商业味逐渐浓厚。
果戈里大街一期改造结束后,其临街的门市房一度成为众商家的抢手货。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对改造后的果戈里大街寄予了厚望。当时,共有79家服装业户进驻果戈里大街,占领了原来由小吃、证照复印等经营项目占据的阵地。2004年5月,在果戈里大街二期改造建设儿童街时,又有一批参茸商行的商家主动转产,经营儿童系列商品。2004年10月末,果戈里大街全部改造结束后,在该街文昌街至东大直街路段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商家200多家,经营内容涉及衣服、鞋、茶叶、保健品、酒吧等。
据在果戈里大街上开房屋中介所的纪女士介绍,果戈里大街刚刚改造完时,每天都有商家来中介所要求租门市房,当时街面上根本看不到空房子招租。使用面积4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年租金已经达到了10多万元,比改造前上涨了一倍。
2两年之后有些商家黯然离去
然而,仅仅两年的时间,果戈里大街就让那些乘兴而来的经商者不得不黯然离去。国庆节期间,本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的时候,然而记者却在果戈里大街上看到了另一番场景。在临街的门市房中,有近10家店铺正在等待招租,其中有些店铺的牌匾还在,而临街的玻璃和门上已积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尘。还有五六家店铺刚刚换了新主人,正在装修。
果戈里大街174号店铺门上仍挂着“松下电器指定维修站”的牌匾,店内却已人去屋空,凌乱地堆满了杂物。果戈里大街290号是一座办公楼,门上贴着招租启事。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该楼的6楼和8楼都有空办公室招租。果戈里大街62号店铺正在装修。据工人介绍,这家店铺以前是一家烧烤店,装修得特别漂亮,可经营不到半年就关门了,现在重新装修准备开一家日本拉面馆。在果戈里大街上还有几家店铺悄悄易主,店内经营的内容已经改变,而牌匾却没有变。果戈里大街345号店铺上挂着“中国移动通讯”的牌匾,室内经营的却是箱包。
一家销售体育彩票的店铺门上挂着“巧地手撕面王食府”的牌匾,玻璃窗上贴着的红色“大馅水饺、特色熏酱”字样仍很清晰,店内墙上贴着大大的菜谱。据在此卖彩票的王先生介绍,他租这个门市房还不到3个月,而这3个月只不过是勉强维持,因为不知道能坚持多久,所以就没有换牌匾,而此前在此经营的面馆开业仅仅一个多月就关门了。
果戈里大街229号店铺经营羊绒制品。店主李先生告诉记者,3年前他租下了这个店,生意一直不好,期间他还曾将店铺转租给一家鞋店。
3市民观点店铺没特色购物不方便
采访中,在果戈里大街做生意的多位店主都反映,改造后的果戈里大街上的行人减少了很多,现在一个小时内经过的行人还没有过去10分钟经过的行人多。
在记者采访的消费者中,很多人说出了他们不去果戈里大街购物的原因:一是该街上店铺内的东西较贵,而且没有特点;二是该街上没有停车场,且距离“秋林商圈”中心位置较远,购物不方便。
记者在果戈里大街辅街上看到,印度风情街上的30多家商铺有近一半已经关闭,正在招租。而正在经营的店铺销售的商品也都是中国国内的商品,没有印度特色。在印度风情街上开话吧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在这条街上,经营得最好的是一家食杂品。消费者王女士认为,印度风情街、儿童街和女人街等特色街路,卖的东西都没有特点,和特色街路的称谓还相差很远。王女士抱怨说,果戈里大街上的店铺都很小,衣服也没有什么特色,价钱却很贵,有的店铺内一件看着很普通的衬衣就卖200多元。
市民吴女士习惯去由松雷商厦、远大购物中心等大型购物广场和红博、国贸等地下商场组成的商圈购物,她认为那儿的商家比较集中,消费水平也分为很多档次,想买品牌衣服可以去松雷商厦、远大购物中心,想买便宜又时髦的衣服可以去地下商场,可选择性非常强。吴女士告诉记者,每次逛完这几个商场后,她已经很累了,而且基本上能够买到了需要的东西,没有精力也不需要再去果戈里大街了。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果戈里大街改造后,街道两侧不允许随意停车也影响了该街上部分店铺的生意。在果戈里大街上的200多家店铺中,只有10多家大酒店和大型洗浴广场门前有停车场。据果戈里大街上一家手机专卖店的赵女士介绍,选购手机需要时间,而开车来店内选购手机的消费者,一面选手机,还要一面盯着自己停在路旁的车,很多人因为心里着急而放弃购买。
4专家把脉老街文化氛围不应减弱
对于果戈里大街的现状,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周游认为,果戈里大街是以文化和欧式风情而闻名的,改造之后,虽然楼新了,街道漂亮了,但文化氛围和休闲氛围相对减弱了,所以导致游人和顾客少了,行人多了。果戈里大街如果不改造成商业街,而是建成一条文化街、休闲街,可能会发展得比现在好。
从消费心理学上来说,除了步行街之外,任何商业区都应该是一个圈或是一个弧形,而不应是一条直的路,直路容易造成人流量大、人流动速度快、顾客驻留时间短等。另外,果戈里大街有坡度,按照习惯,人在上下坡的时候,没有心情注意街路两侧的店铺。
从果戈里大街的地理位置来看,其附近有著名的“秋林商圈”,包括松雷商厦、远大购物中心、秋林公司和秋林时代购物广场,这4家大商场的总营业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还有由红博、国贸和人和等形成的地下商场,总营业面积也有几十万平方米,完全有能力满足各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果戈里大街位于“秋林商圈”边缘地带,改造后果戈里大街的商铺又多集中在儿童公园正门与文昌街之间,从“秋林商圈”中心步行到果戈里大街商铺集中区至少需要10分钟的时间。周游说,果戈里大街在商业上不占优势,作为“秋林商圈”的延伸,果戈里大街也是强弩之末。
周游认为,“秋林商圈”附近缺少休闲和观光场所。果戈里大街改造时提出建立酒吧、书吧等“吧文化”一条街,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如果形成规模,果戈里大街就可以作为一个休闲的场所与附近的“秋林商圈”形成互补。消费者在附近的商场购物后可以去果戈里大街走一走,缓解疲劳。来果戈里大街游玩的游客也可以顺路去附近的商场购物。无论这种互补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都能减少这两个地方在商业上的竞争,可能会更有利于该街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