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幸福生活与雪相连——访雪乡第一家家庭旅馆创办者刘明文
2005-11-18 09:13:4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毕强 彭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8日电  题:幸福生活与雪相连——访雪乡第一家家庭旅馆创办者刘明文    

   “何以忘忧,唯乃雪乡。”这是影片《长征》的总导演金韬2002年冬在雪乡赏雪景时留下的诗句。像这样对雪乡发自肺腑的赞美,“雪乡第一家”家庭旅馆的主人刘明文已经积累了厚厚13本。

  
        双峰林场(雪乡)1956年建场时,年仅6岁的刘明文随父母从永安踏着20多厘米深的积雪,步行26里山路来到双峰定居采伐。那时雪大,八月十五、五月一日,风雪涌山,一夜飘雪,早晨都推不开门。打雪仗、挖雪道、滑雪、堆雪人,刘明文童年的乐趣无不与雪相连。

  上世纪80年代初,刘明文成为双峰林场主管采伐生产的副主任。他说由于当年雪大,伐木工人上山采伐深受雪害,许多人家都不愿在林场工作生活。眼下一不留神儿,双峰的雪变成了白金,雪乡在海内外赫赫有名,双峰林场昔日伐木工的脑袋开了窍,“你赏雪,我服务。你饱眼福,我鼓腰包。”

  上世纪90年代初,大雪一落,山上的游客就开始增多,春节最多一天来40多人,林场招待所的20张床位变得捉襟见肘。不能让远道而来的朋友扫兴而归,时任主管后勤副主任的刘明文一拍脑袋,想出了点子,他把游客安排到林场职工的家里住宿。

  最初来雪乡的多数是摄影发烧友,在他们的镜头下,刘明文发现了雪乡的另一种美,便也买了台照相机和影友们一起拍摄。渐渐地,刘明文成了双峰游客的“总调度”,摄影爱好者一来山上拍雪景,就找他安排食宿。

  1991年2月,对着雪景把酒言欢后,游客们纷纷表达了对雪乡的深情。有人向刘明文提议,“找个签名本,让大家把感想记录下来。”刘明文回家找了个笔记本,一位台湾游客写下了“难忘雪乡之旅”这第一笔。到如今,从海外友人、摄影名家、绘画大师到小小学童,上千名游客在刘明文的13个笔记本上留下了墨迹,记录了他们对雪乡的一往情深。

  1999年,退休回到山下的刘明文,又被影友们找上了山,来拍雪和赏雪的人越来越多,刘明文和老伴一商量,2000年元月办起了专门接待游人吃住的“影友之家”,雪乡第一家家庭旅馆由此诞生。

  在刘明文的带动下,60多户林场居民也干起了旅游。今年秋,刘明文家又盖了3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可同时接待80位游客。他说:“雪乡的老秃顶子山是黑龙江三大高峰之一,夏天也很美,避暑、登山、采山野菜,绝对是享受。现在雪乡旅游公路修好了,欢迎大家常来玩。”

  “《黑龙江日报》的好多记者来过雪乡,不少人都住在我家。”刘明文激动地说,“《黑龙江日报》是我的朋友,也是雪乡的朋友,是贵报的摄影记者最早将雪乡的雪韵展示给世人,使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雪乡,爱上了雪乡,也是贵报一直以来宣传雪乡,呵护雪乡,在我办家庭旅馆时给了莫大的支持。”

  作为雪乡冰雪文化演变的见证人,刘明文说:“是无数深爱雪乡的国内外友人启发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我会继续走下去,为游客服务好,把雪乡呵护好!”

  刘明文:1951年出生,1956年,落户双峰林场至今。初中毕业就回双峰林场当伐木工人,1985年任双峰林场主管伐木生产副主任,1990年任主管后勤副主任。1991年跟南来北往的摄影高手学摄影,1995年前后,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根艺协会会员。1999年退休后带头创办雪乡生态游家庭旅馆至今。

 

1992年元月,刘明文在拍摄雪乡景色。

 

2003年2月,刘明文和他的家庭旅馆。

责任编辑:朱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