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9日电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3日,由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组织的我省暨哈尔滨市2006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在哈举行,全省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序幕拉开,省内高校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随之到来。近日,记者接连走访了我省及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组织的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从中了解到———用人门槛越来越高!
“工作不好找,想进好单位就更难了,用人标准真是太高了!”在几所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经常能听到学生这样感叹。政府机关、普通高校、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等相对稳定、薪资待遇也比较好的用人单位,用人门槛不断提高是普遍现象,很多单位将标准提高到硕士以上学历。
在一些中专及高职院校,记者发现,用人单位除要求应聘者至少本科学历外,更愿意接收具有两三年以上实践工作经验的人才。哈尔滨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高职院校更侧重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因此在选择教师时,也希望选择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能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传授给学生的教师。
特色传统专业受青睐
在4日召开的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洽谈会上,200多家省内外企业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电气、机械、金属材料等传统专业毕业生。
据了解,该校共有2006届毕业生近4500人,共涉及35个专业。当天实际签约近300人,意向性签约400余人。从签约情况来看,电气、机械、金属材料等传统专业毕业生十分受宠。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杨春告诉记者,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虽然严峻,但属于结构性供大于求,多半都是在定位与标准方面存在对接的问题。这也从一个方面提醒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还是要结合社会需求,立足于具有优势的特色传统专业。
民企招人更重心理素质
在我省暨哈市2006届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参会企业总数7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多达500家,已经成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重要用人市场。
在黑龙江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上,记者发现,很多企业在用人时除考查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以及外语、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外,心理素质、性格测试也成为考核的必要条件。黑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一位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参加了几家用人单位的面试,很多用人单位都要问一些“遇到突发性事件你会怎么处理?”“与同事闹矛盾时你会怎样面对?”之类主要考核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一家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先生谈道:“员工的情商很重要。企业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睦的优秀团队,这样必然要求员工要善于沟通、交流,最好是积极开朗、心胸开阔、知难能进,所以我们在选择用人时对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看重。”
就业不打无准备之仗
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样冲击着师范类毕业生。在5日哈师大召开的我省高师院校首场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现场,该校亲自督抓就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肖书源感慨,如今学生就业已是一场系列战役,有备而战,方能增加胜算。
之前,学校连续派出8个就业市场考察组,传达就业形势,使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到基层就业”的观念;开通就业心理咨询热线,解决毕业生在择业中表现出来的期望值过高、追潮流、择业标准不现实以及遇到困难就紧张、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状态。学校还邀请专家,进行“招聘过程中主客体心态及面试技巧”专题讲座,指导毕业生掌握成功择业的技术技巧,加强“实战演习”,提高求职能力和择业水平。
“市场化就业之路是必然趋势,在就业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必须通过了解就业情况,及时调整、改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质量,这恐怕也是每所高校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