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2月28日电 哈尔滨市供热将变“暗补”为“明补”,供热费用将在明年理入工资,供热彻底告别福利。现在,供热补贴方式等供热改革方案已完备,只等热价调整完后开始进行。
据哈尔滨市供热办有关人士介绍,哈尔滨市是国家供热改革试点城市,供热改革研究从2000年就开始,有关供热行业的进出机制、货币化改革方案等都已基本成熟。明年,全市供热将由“暗补”变“明补”,供热将彻底告别福利,供热费将全部理入工资。现在,有关理入工资里的供热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将举行的热价调整听证会后的供热价格。据了解,供热改革的难点是困难救助。哈尔滨市供热救助9种人每年仅2万多人,补助热费2000万元,只占供热人群的1.25%。而实际上,哈尔滨市每年需救助的困难供热户占到15%左右,因为每年热费收缴率仅达到85%。一旦供热货币化改革之后,供热企业和用户之间将变成合同契约关系,这些人将面临交不起供热费的困境。
据了解,哈尔滨市供热办委托城市调查队了解企业热费理人工资的问题。因为除机关事业单位外,企业如何理入工资有很多困难。
近几年,集中供热的热费收缴难度越来越大,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现在,不少国有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甚至进入破产程序,难为职工支付采暖费,所以造成热费大量拖欠。由于欠费严重,供热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供热难以正常进行,无力进行设施的维修、改造,造成供热设备老化、管网超期服役等问题,供热质量越来越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北方城镇居民冬季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2003年7月,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停止福利供热,实行用热商品化、货币化”。
供热“暗补”变“明补”是把以前由单位替职工交纳的采暖费用,列入职工工资,个人直接向供热企业缴纳。这有利于解决企业单位拖欠职工热费,保护职工正当权益;有利于明确交费主体和责任,用热像使用水、电、燃气一样实现供需直接见面,促进供热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解决供热企业热费欠收问题,提高企业搞好供热积极性。从长远看,能够理顺供热市场的各主体间的关系,促进供热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