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7日电(记者 印蕾) 黑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7日隆重开幕。会上,省长张左己代表黑龙江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多次出现“对俄经贸科技合作”一词,这在省政协委员中引起了广泛共鸣。
名词解释--对俄经贸科技合作
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省份,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对俄合作、对俄贸易始终是黑龙江的优势之一。黑龙江具有优越的对俄人才优势,地缘优势和长期建立的友好关系。发展对俄经济始终是黑龙江省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国内其他省份对俄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2005年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发展回顾(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四个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形成了一城、两园、五个中心、百家以上单位竞相参与的科技合作大格局。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9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对俄进出口额5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5%,继续保持全国对俄进出口第一大省地位。
2006年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展望(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积极推进对俄66个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项目建设,争取年内10个以上项目正式开工。加快赤塔60万吨纸浆项目的建设。加大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四个基地”建设力度,力争尽快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经贸实体,大幅度增加地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争取配额指标,保证对俄合作中的木材、矿产、石油等能源原材料的回运,努力把我省建成对俄资源进口大省。承办好“中国俄罗斯年”相关活动。继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拓展绥--波、东--波互市贸易区功能,争取尽早开工建设黑河黑龙江大桥、洛古河大桥、东北东部地区铁路黑龙江段。充分发挥口岸城市作用,全力打造沿边经济带。
政协委员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建言建策
省政协常委董洪宪: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北开南联”力度,实现对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
绥芬河口岸对俄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省政协常委、绥芬河市政协副主席董洪宪谈起此话题有着更多的感触。他认为,为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及合作规模,实现对俄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努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是途径之一。针对俄罗斯消费水平提高的实际,要增加优质名牌产品的出口份额,尤其是我省地方名特优产品,以提升我省商品在俄罗斯的知名度,扩大对俄贸易,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提高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在进一步扩大纺织品、服装、轻工产品、农副产品出口的同时,提高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要大力加强对俄接壤市(县)的科技实力,借助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支持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扶持和培育一批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地方经济特色突出的大型科技龙头企业,形成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围绕基地建设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以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为依托,以技术实力强大的企业为重点,依靠科技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附加值。
此外,还应努力加大“北开南联”力度。我省对俄贸易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优势以及对俄贸易渠道和经验,劣势在于缺乏资金和有效管理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水平比较低。要以强大的“北开”,充分做大“南联”,与浙江、江苏、上海、广东、香港等发达地区携手共同开发俄罗斯市场,将我省对俄贸易的地缘优势、客户网络优势和公共关系优势同南方省市的资本优势、品牌优势相结合,实现互利双赢。
省政协常委袁歆:对俄合作民营企业力量不小,“洼地”效应意义很大
省政协常委、莫斯科太阳公司董事长袁歆长期在俄罗斯从事经贸活动,谈起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对俄经贸科技合作”,袁歆深有感触。他认为,在开展对俄合作的主体培植上,升级是要支持大集团、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对俄经贸合作主体。与此同时,不应该忽视民营小企业,也要注意培养民营小企业。民营企业有自身的优势,如经营机制灵活、决策快等。民营企业与市场经济最贴近,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我省对俄经贸合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民营小企业参与到对俄经贸合作中来。
另外,我省还应该成为吸引中外经济实体展开对俄经贸合作活动的良好平台,让各种资金和资源非常自如地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省,从而产生“洼地”效应。通过建立起良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用确实的综合性的优惠条件和服务质量将经济实体吸引过来。
省政协委员陆文达:适度恢复中学俄语教学,保护我省俄语人才优势
省政协委员陆文达对俄语人才十分关注,这次他提交了提案——《适度恢复中学俄语教学,确保我省俄语人才优势为对俄经贸、科技、文化的深度发展提供保证》。陆文达委员认为,自从中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俄在经济、文化、经贸、科技诸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化,明年又是“俄罗斯年”。黑龙江省的俄语人才资源十分丰厚,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在国内高校俄语教学方面也赫赫有名,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众多俄语人才。但近年来由于全面普及英语教学,一些中学的俄语教学纷纷下马,老师不得已改行,由此导致像大俄语系招生十分困难,俄语教学的萎缩,这些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省俄语人才的短缺。南方各省一向是倚重英语,既无环境、又无师资,而我省占据地理、历史、人才资源的优势,如果能够及时整合、布局设点,从全省角度来适度恢复中学俄语教学,这将使我省的俄语人才优势在未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为我们黑龙江抢得先机。
为此,他建议,结合全省中小学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选定一批既有师资、又有办俄语教学经验的中学,恢复俄语教学,加上黑大俄语系(博士点)及相关院校,培养不同层次俄语人才,为我省、我市及兄弟省市的对俄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出力。此外,根据市场经济的供求法则,随着全国性中学俄语教育的萎缩,相应的大学俄语人才培训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势必造成未来市场对于俄语人才的渴求,我省若能抓住这一良机,适度恢复中学俄语教育,确保本省在全国占优,相信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博俄语人才,都将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