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9日电(记者 印蕾)政协黑龙江省九届四次会议9日上午进行了大会发言,省政协委员陈凤跃在大会上作了主题为《通过改革破解农民买药贵、看病难的问题》发言。
陈凤跃在发言中分析了产生农民买药贵、看病难的原因,并就破解农民买药贵、看病难问题提出了8方面的对策。发言全文如下:
![]() |
省政协委员陈凤跃进行大会发言 |
当前,药品贵、看病难已成为我省广大农民生活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改革破解这一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难题,应是我省“十一五”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是我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应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重要内涵;应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尺度性标志。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应有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
一、产生农民买药贵、看病难的原因:广大农村药品贵,看病难是多年来多种原因积累的结果,可以说是“一果多因”,而且这些原因都带有普遍性:
l、医药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已非常普遍化,甚至已制度化了。有的学者惊呼,这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腐败现象。众所周知,一盒几元十几元的药品或医疗用品,经过代理商、经销商、医药代表、医院、医生的层层加码,到了患者手中就摇身一变暴涨至几十元,甚至几百元,增长率十几倍,几十倍。不难看出,患者在为医药费“埋单”的同时,也在为附加的医药贿赂“埋单”。据医药代表披露,他们给医生的回扣往往高达药品零售价的10%以上。据商业部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全国药品行业的药品回扣每年侵吞国家资产近7.72亿元,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的16%,而实际情况要远超过此数。不难看出,患者在为医药费“埋单”的同时,也在为附加的医药贿赂“埋单”。药品贿赂让一部分人住别墅、驾豪车,而一些农民患者和一些贫困人群患者因看不起病悲惨死去,医疗腐败正夺去看不起病患者的生命。
2、农村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医生力量薄弱,导致农村患者流向中心城市或省城大医院。多年来,医疗经费偏重城市,尤其是一些高、精、尖设备几乎全部配置在省城及中心城市等几家大医院,而一些乡镇、县城医院连常见的检查诊断手段都配置不齐。由于工作、生活条件待遇的差异,许多医生不愿意去农村医院工作,一些医科大学毕业生宁可在大城市待业,也不去农村医院就业。
3、公立医疗机构淡化公益性,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我们的一些国家公立医院不择手段追求经济效益,虚高的药,医生收入与处方挂钩,高达数百元直至千元的大处方,医生收入与处方挂钩,医院默许的各种回扣、奖励,哪个不最终由患者“埋单”。发生在省城一家著名大医院的患者住院几个月就高达500多万元医疗费事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4、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滞后。现在仍是公立医院垄断的一统天下,国家、社会、个人多渠道办医院的局面远远没有形成,私立医院少如凤毛麟角。大量事实说明,哪里有垄断,哪里就没有服务的公平与效率,哪里就存在腐败。如果我们解放思想,像国企那样“国退民进”,多渠道办医院,药品贵、看病难的状况肯定要比目前好得多。
5、医生诊断能力及医德素质下降。众多患者反映,现在去医院不是大夫看病而是设备看病,即使是一般感冒大夫也动员患者作多种仪器检查,开大处方,甚至要求住院治疗。其中原因,一是医生诊断水平低,二是自己有“提成”。上面提到的医疗费达500多万元的医患纠纷,少开药多算钱、不开药也记账、开了药不见药、自己拿的进口药不翼而飞等等,充分暴露了我们医院不少腐败内幕,医疗费达到如此“天价”,大夫的医德、良知哪里去了?
6、中医的治疗作用被弱化。数千年来,中医作为中华民族防治疾病的基本手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然而,一个时期以来,随着西医的发展,中医逐渐被淡化,甚至被边缘化,到了可有可无的悲哀境地。在不少患者心目中,中医派不上用场。
二 破解农民买药贵、看病难的对策
广大农村药品贵、看病难这个“三农”中的难题,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大问题;这里面既有结构性一面,又有腐败性一面,还有公益性淡化、投资不足、管理体制与机制缺位、改革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因此,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全国经济会议精神为指针,通盘考虑、综合治理、改革突破、全面整合,千方百计为患者减负,为农村营造医疗卫生宽松环境,为广大农民看病容易、看得起病创造条件,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1、卫生投资经费要向广大农村倾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特别是优良资源要向农村医疗机构倾斜,加强农村乡镇医院、县级医院基础医疗设施建设,逐渐改变上述两级医院财力难支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医务人员收入低下的状况。
2、加大改革力度。坚持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发展医疗服务事业,扭转公立医院垄断的局面,让民营医疗机构快速发展起来,形成以公立医院为骨架,公立、社会、个人办医院为多种形式并存的医疗市场新格局。
3、医疗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化改革,使管理工作有序、公平、公正、高效、廉洁。深化医疗改革必须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为“突破口”、“着力点”,具体思路如下:首先,政策鼓励药厂直接将药品直接销售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减少中间环节,使患者可以买到略高于成本价的廉价药。我省一家著名药厂拟在全国每个县招聘两个推销员,直接与乡、县级两级药店和医院见面,而且在药盒上注明终端销售价格,这个创意很好。其次,政策鼓励我省各大医药公司可以直接在县、乡两级设立连锁分店,以平价销售药品。
4、加大力度迅速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管理好合作医疗资金,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使患重病的农民看得起病,不致于因病返贫。这也是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有力度的举措。
5、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大幅度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按医疗服务运行成本制定公平合理的价格,构建平价医院。废除医院自己制定的各种增收“土政策"、“潜规定”,重锤整改医生“回扣”、“大处方”、“红包"等腐败问题。有实力的公立医院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巡回医疗制度,在农村设立巡回点,做到医生下乡、服务下乡。
6、以优惠政策奖励医生去农村医院工作。如去农村医院工作晋职称可缩短相应一年年限,医生在农村医院期间可临时提高2~3级工资。也可规定把在农村医院工作至少一年以上,作为晋中级以上职称的必要条件。同时,要逐步改善农村医院工作、生活条件,能留得住人、栓得住心,解决医生的后顾之忧。有条件的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每年至少在农村医院工作半个月以上。
7、加强农村村、镇、县中医诊所建设。鼓励资质达到要求的中医人员到乡镇设所看病,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同时,集中培训农村中医人员,不断提高中医医生的水平及素质。
8、按照要求迅速建立健全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与机制建设。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视农村医疗卫生的政策和措施,这无疑是解决我省广大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等难题的强劲东风。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力度到位,这一难题肯定会得到逐步解决,走出围城;农民那种“小病养、中病顶、大病抗”的现象就能得到基本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