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4日电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获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黑龙江垦区新农村建设实现首季"开门红"。截止到5月23日,这个垦区已高质量、高标准地全面完成了春播生产,各作物播种进度比往年提前3-8天。工业和畜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分别拉动本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和7个百分点。一季度这个垦区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比全省高6.7个百分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高标准搞好春耕生产是黑龙江垦区今春以来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按照"扩稻玉、强经作、上品质、突特色、增效益"的原则,这个垦区今年大力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总播种面积3460.2万亩,比上年增加226.2万亩。粮食作物面积为2994.7万亩,比上年增加137.4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283.5万亩,比上年增加177.3万亩;玉米面积413.1万亩,比上年增加53.6万亩。今年这个垦区的春播进度快于往年。其中麦类播种于5月15日100%完成,比去年同期快32个百分点,提前8天结束;大豆、玉米播种于5月18日完成,提前7天结束;水稻插秧于5月23日完成,比去年同期快23个百分点,提前3天完成;经济作物面积比去年多25.8万亩,进度比去年快18个百分点。
据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局局长马德全介绍,今年该垦区在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长、且遭受了低温、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春播生产质量和速度均好于往年的主要原因,一是得益于黑龙江垦区高度的机械化水平。目前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92%。春播期间,他们又更新了各类农机具27800台件,新增水田大中型拖拉机2905台、插秧机10739台,从国外引进大马力机械141台件;二是得益于高科技备春耕。今年他们大力推广了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的"十大"新技术,开展了五大作物高产攻关和农业标准化达标年活动,组织培训人员已达15万人次;三是得益于农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目前这个垦区用于农业投资达5286万元。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投资1500万元,新建化验室13个,续建化验室4个。气象投资3386万元,新建新一代天气雷达1处,自动站14个、小型天气雷达8个和9个分局自动测墒系统建设。植保投资400万元,新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1处。
工业、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这个垦区一季度经济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今年,这个垦区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突出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前4个月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13.8%。去年底以来,北大荒牛业、龙垦麦芽和九三油脂惠鑫公司等一批新建企业陆续正式投产,为垦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40.3%。出口交货值显著增加,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4.1倍;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8.1%,比上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今年前4个月,这个垦区11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26.1%;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55.2点,同比提高9点。11户产业化龙头工业企业全部实现盈利,产品销售收入实现42.4亿元,增长40.7%。
一季度,黑龙江垦区克服了畜产品市场价格持续走低,饲料价格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按照《垦区新农村建设畜牧业建设规划》,全面启动150个养殖小区、2100个家庭牧场新建和改建工程,重点推广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生猪三元杂交生产模式等五项综合实用技术,使畜牧业保持了较旺增势,"两牛一猪"和羊的饲养量所占全省份额均达10%以上。一季度,垦区畜牧业实现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23.8%。截止4月末,垦区大牲畜存栏77.9万头,同比增长10%,肉类、蛋类和奶类产量分别为10.3万吨、1.2万吨和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6.2%、23.6%和17.4%。奶牛饲养业平稳较快发展,存栏30.5万头,同比增长12%,占全省存栏的比重为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