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4日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大量的“蓝领”进行实际操作,让创新最终转化为产品。以前“蓝领”被人看低,没人愿意上技校,使得技校招生严重不足。但近几年,随着“蓝领”严重短缺,技校生的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社会开始对技校关注起来。
近日,记者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采访时了解到,因“中国一重”而闻名全国的富拉尔基正借助“中国一重”等老工业企业的职业技术教育优势,全力打造中国“蓝领”培养基地,力争用3年到5年的时间将富拉尔基建成全国闻名的“蓝领”人才培养基地。
整合优良资源
据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区委副书记李爱国介绍,富拉尔基具有良好的职业教育优势,原“一重”技工学校、北满钢厂技校和地方的三家技校,师资力量雄厚,尤其是这些学校依托大企业的实习基地是其他技校无法比拟的,这些学校多年来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工人。2005年,富拉尔基区政府依托这些优势,将原“一重”技工学校、北满钢厂技校、区属职教学校整合,组建成富拉尔基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不仅有中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还有成人教育、开放性教育基地,以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培训的需要。
打造“蓝领”基地
据“一重”技师学院副院长宋义民介绍,“一重”技师学院前身是“一重”技工学校,始建于1956年,为“一重”和国内诸多知名企业培养输送了27000余名高技能人才,以培养高级工和技师为主,被誉为培养高级工和技师的摇篮。学校现有计算机、机械制造、应用电子技术、化工、数控等20余个专业。现有学生3000多人,教师200多人。“一重”技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有84人,讲师124人。学校对这些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过硬,同时实际工作能力要强,每个专业的教师都与“一重”相同专业高级人才结成对子,学习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做“双师型”教师。学院力争在三年内让“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
面对“一重”技师学院的发展前景,宋义民自豪地表示:“我们这里不仅有一流的教师队伍,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国内最先进、最大的实训基地,这对培养高级‘蓝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一重”技师学院与“一重”联合办学。“一重”作为全国重型机械行业的领军者,这里的机械装备在全国也是最先进的,数控机床设备500多台套,可以满足2000多名学生同时实习操作。同时,“一重”技师学院实训基地的配套设施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光数控实训基地设备配置就花了3000多万元。
记者在“一重”技师学院采访时了解到,这里的学生不仅来自省内,还有很多吉林、辽宁等外省的学生。来自辽宁省昌图县的于文珠告诉记者,她们班很多同学都像她一样是外地的,同寝室的6个人中就有2个是外地人。之所以没有考大学而选择上技校,于文珠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但是技术工人却很好找工作,而且很多技术工人的工资比大学毕业生还高,所以她选择上这里来学习技术。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专科毕业生在上班五六年后,也选择到这里重新深造,学习更先进的技术。
培养“四型”人才
李爱国介绍,富拉尔基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到2008年在校生要达到5000人,要形成“六类人才培养基地”,即装备工业人才基地、煤化工业人才基地、冶金人才基地、建筑建材人才基地、电子电工人才基地及农业科技人才基地;重点培养“四型人才”,即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熟练工种型人才,努力将富拉尔基建设成全国闻名的“蓝领”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