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8日电 题:“四室两场”变村风--记萝北县团结镇工农兵村党支部书记吴宝库
萝北县团结镇工农兵村有人口1500人左右,村民文化生活丰富,文化设施完善,有老年活动室、青年娱乐室、村民休闲文化广场等。最让村民骄傲的是村民图书室,50平方米的一间大瓦房,有图书462种、4447册,总价值5.5万余元。村民在这里借阅图书,了解国家大事,掌握致富信息等。
村民们都说,工农兵村能有今天,关键是他们有一个好支部书记———吴宝库。
45岁的吴宝库,曾在团结镇政府当过司法助理、团委书记。怀着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意愿,他辞职回到了工农兵村,于2000年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那时,村民生活还不富裕,很多村民一闲下来,就聚众赌博,村容村貌脏乱差,村中风气日下。
吴宝库认为,带领农民富裕的同时,更要提高农民素质,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他着手抓“四室两场”建设。采取向上争取、村民自筹资金,党员、积极分子义务出工的方式,先后建设起“四室”———老年活动室、青年娱乐室、村民图书室、电化教室;“两场”———篮球场和村民休闲广场。
有了硬件,还要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吴宝库四处找老师、买资料,定期为村民们培训。他又多方筹资近10万元为村小学盖起一栋600平方米的新校舍,购置了14台电脑。近些年,村里没有一个适龄儿童辍学,每年平均有4至5人考上大学,其中考入国家重点名牌院校的有20多人。目前,这个村村民子弟中有5人在攻读硕士学位,1人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被萝北人羡慕地称为“状元村”。
如今,工农兵村连续多年无计划外生育、无治安案件、无群众上访。村民素质的提高加快了该村致富的脚步,目前,工农兵村砖瓦化率达到82%%,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4%,手机和电脑成为村民的日常用品。200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5002元,村固定资产达51万元。工农兵村党支部2003年被评为省级“五个好”党支部,村集体也于200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