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十大高产技术进万户 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长势喜人
2006-06-30 16:50:24 来源:东北网  作者:谢振华 徐国春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30日电(谢振华 徐国春 记者高长利) 在世界一流的现代农机装备和国内领先的配套技术措施的支撑下,黑龙江垦区有效地克服了开春以来的低温、多雨等自然灾害,粮食作物长势良好。省农垦总局农业局的苗情统计数据表明,全垦区各类作物一类苗占总播种面积的90.5%。据分析,预测2006年全垦区将在上年总产200亿斤粮食的基础上,确保增产一成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黑龙江垦区实施推广的“十项栽培模式”和“十大新技术”,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保护性耕作、水稻叶龄诊断、测土配方施肥、酵素菌堆腐有机肥、航化作业等十大新技术,垦区职工耳熟能详。水稻“三化一管”(良种优质化、状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叶龄指标计划管理)、大豆“两密一膜”(大垄密、深窄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小麦“一早两秋三高”、玉米“一卡一膜”(原垄卡种、大垄垄上行间覆膜)等十大栽培模式已实现全面普及。其中以叶龄诊断为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12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500万亩。

  为确保技术标准、措施到位,黑龙江垦区将技术标准量化,将操作规程图表化、将栽培要领形象化,绘制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图表卡册,下发给农户4万多套。为便于水稻户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应用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按品种叶片数绘出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制定出发展优质粮食生产主要农时工作月历表和面积产量表,制定出每个月的农事活动主要工作内容,按各作物主要生产环节召开现场定标会,让种植户掌握操作技术规程和要领;各农场均制作下发了各作物标准化技术明白卡到种植户,让职工明白标准作业技术规程。这个垦区还统一规划科技示范园区60个、科技示范带2700多公里,发挥科学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品种繁育,示范带动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了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大大提高了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有计划地引进世界一流的现代农机装备,向信息采集自动化、作业操作程序智能化、保护性耕作、抗灾性能强的层面发展。现在全垦区已拥有农用飞机30架、作业机场54处、粮食处理中心200座、种子加工厂65个、金属粮仓1757座,初步形成了从田间到场院,从地面到天上的中国农业现代装备集群。155个现代农机装备试验区成为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全垦区水旱作业机械化率达到92%,大大提高了与天争时,规避风险的能力。2005年,垦区农业职工人均生产粮食6.7万斤,创下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之最。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