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5日电 在南岗区文化家园社区办公室,挂在墙上的“全国学习型家庭创建示范社区”、“2006年十佳文明示范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社区”等10余个奖牌,展示着这个社区不凡的业绩。
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都说:“文化家园是个大家庭,邻里和睦,互帮互助,我们以和谐促进邻里情,以和谐文化构建了新型邻里关系。”
遇困难先想到的是邻居
文化家园社区是一个新社区,现有居民2030户,总人口6240人。近年来,文化家园社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使居民们走到了一起。
67岁的王灵肖大娘两个儿子都在国外,但邻里的热心帮助让她和老伴一点儿都不觉得孤单。今年6月,王灵肖大娘肚子疼,就给邻居李万福、刘春娟两口子打了个电话。俩人二话没说把大娘送到了医院,医生诊断为阑尾炎必须立即手术。手术需要家属签字,李万福就代签。王大娘住了8天院,李万福两口子就在医院照顾了8天,许多邻居也天天赶往医院陪着王大娘。
王大娘住院了,老伴李小平吃起了“百家饭”。东家的米饭,西家的排骨,还不到吃饭时间就都抢着往王大娘家送,吃都吃不完。李万福还让自己上中学的儿子每天晚上去照顾李大爷,说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友爱教育。9月2日,李小平因为前列腺肥大、小便不畅憋得难受,又是李万福两口子帮助送往医院。像王大娘一样,生活在文化家园社区的居民时刻都在感受着这样的幸福与和谐。
“百家宴”上结邻里情
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许多居民虽然生活在同一楼道里甚至同一楼层却形同陌路。为改变这种局面,社区在居民中举办了“百家宴”活动,逢重大节日,每户家庭准备一种菜肴,再将居民集中到一起共同分享。
今年入秋时节,居住在5单元502室的社区居民韩成提前两天就楼上楼下通知左邻右舍,还写下了菜谱,分配给各家各户。居民们纷纷将自家准备的饭菜端到了大院中间几张桌子上,大人孩子围坐两旁。居民孙丽萍是我国环境保护最高荣誉“地球奖”获得者、环保社会活动家,她独具特色地为大家准备了以绿色食品为主料的各种菜肴,并一边让大家享用美味,一边为大家讲解应该呼吸什么样的空气、喝什么样的水、吃什么样的饭菜以及怎样爱护环境等环保养生常识,受到大家的欢迎。72岁的岳文秀老人把自己准备的炖鱼和由各种水果组成的果盘命名为“合家欢”和“大团结”,象征着社区居民亲如一家。居民成功地借此机会要来每个家庭的联系电话,为每人制作了一张联系卡,便于平日联络。孔令荣夫妇是哈工程大学的退休教师,他们提出下次聚会就设在自己的家里。
“百家宴”改变了邻里之间“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的尴尬局面,在社区中营造了和睦互助的邻里关系,形成了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社区文化促进邻里和睦
走进南岗区文化家园社区的居民楼,每个楼道都被装扮得五彩缤纷,居民自己创作的各具风格的书法和绘画、连环画、电脑设计画,令人流连忘返。在一些楼道里,挂着一块块联系板,上面写着联系人的承诺,“人民代表为人民”、“我是医生,有困难请找我”等,还公布了联系电话。
夏秋时节,社区每天放映一部露天电影,数百人早早来到宽敞的文化社区大广场,像《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这样的老电影,吸引了社区的老老少少。今年,社区组织百家居民集体春游,每家奉献出一个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拉近了邻里的距离,沟通了情感,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在文化家园会所,几十种书刊杂志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人们在这里安静地读书学习;乒乓球室、游泳馆、网球场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健身操、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创建和谐社区,让文化家园的居民们走得越来越近。曾一度淡漠的邻里关系,在这里重新变得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