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4日电 (记者 印蕾)“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公路建设里程都将创历史之最,建设步伐呈明显加快趋势。同时,随之而来的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上的矛盾也将随着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而凸显。民革省委提交了《关于加强县乡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摘要】
县乡级农村公路弃养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县乡级农村公路弃养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目前,急需尽快摸清我省县乡级弃养的农村公路的底数,针对不同情况,拿出具体措施,尽快修复破损路面,否则这些被弃养的公路有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报废路,这样要恢复如初比新建一条公路所需的成本还要大。
【记者调查】
以哈尔滨市呼兰区为例,等级以上农村公路弃养在70公里以上,其中呼兰到莲花有50公里,公家沟到康金有14公里,这两段路路况极差,坑槽连片,偏拱、反拱现象严重,车辆即使慢行,也会连续颠簸起伏,左右剧烈摇晃。据附近村民介绍,这两条路曾对乡镇经济发展和方便百姓生活起到巨大作用,尤其是从呼兰到莲花的50公里道路,这条路途经呼兰镇、长岭镇、孟家乡、许卜镇、大用镇、莲花镇6个乡镇,道路两侧的近500户养鸡户更是将这条路视为致富路、生命路。然而,就是这样一条高等级农村公路经过不到10年的演变,却变成了一条农民朋友的“痛心路”。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县乡级公路被迫弃养所致。2000年,农村实行“费改税”以后,用于乡路养护的乡统筹、村提留被取消,撤掉了建勤车、建勤工,乡级五项支出中没有养路费用,道路养护资金难以到位;另外,“县里管建不管养,乡里管养不能养”——养护管理机制存在的缺欠,也是县乡级公路弃养的主要原因。
【委员建议】
民革省委建议,明确农村公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实重视起来,做到“建、养结合”,使修建的每一条农村公路都能持续长久地发挥道路功能作用。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乏问题,在我省“十一五”期间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资金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的弃养问题,要通过科学测算,划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公路养护;此外,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要建立起长效持久的资金支持体系,避免靠短期、“化缘”的行为来应付解决问题。切实落实县乡级公路养护管理责任制,完善落实养护县乡级公路的相关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