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6日电 嫩江县与农垦九三分局大力开展场县共建,实施农场模式化栽培,把许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他们“洗脚上岸”,或就地转移,或外出务工,在向土地要效益的同时,再添增收渠道。
这个县海江镇嫩光村关家屯董宪成就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个代表。老董家有6口人,耕地面积只有一垧七,一年累死累活,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遇到年景不好时,连本都保不住。这点可怜的耕地如同鸡肋一样,弃之可惜,食之无味。2006年,关家屯实施了农场模式化栽培,有大马力机械耕作,有飞机航化喷药,一切都不用自己操心了,这让老董家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闲了起来,在县镇劳动力转移部门的统一安排下,他们被输出到北京乐天食品公司。而家里的耕地通过实施农场模式化栽培,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每垧地也较往年增收千元以上。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