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0日电 日前有网民不断反映,兰西县20余家牙科诊所医生以及一些医院内的牙科医生都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而且兰西县医疗市场管理混乱,患者医疗安全得不到保障。记者赶赴兰西进行了调查。
主管部门人才匮乏为黑诊所腾出空间
两天后,记者见到了兰西县卫生监督所负责人杨所长,据其介绍,兰西镇有9家经过审批备案的个体诊所。他说,兰西县街头的牙科诊所大多是牙镶所、镶复所,牙镶所的从业人员是不需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他们只要有“口腔技工证”就可以,但现在这些从业者没有任何证照,靠祖传的手艺维持生计,他们不仅做镶复,也给患者治疗牙病。
在口腔类诊疗行为中,如果消毒不彻底或混用治牙器械极易在治疗中导致交叉感染。患者在这样没有任何证照的地方镶牙、治牙,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其利益得不到保障。
杨所长说,我们对医疗市场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去年就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清理整顿工作。半个月前,我们还口头通知非法行医者自行关闭诊所,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以保证患者安全。
据介绍,兰西县已经近10年没有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在此就业,全县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不到10人,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全县医疗需要。现在县医院副教授级别的医生每月能挣六七百元钱,这样的收入水平,别说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就是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医学院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到这来当医生。
随后,记者又电话采访了兰西县卫生局祝局长,他说,黑诊所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黑诊所之所以长期存在,就是迎合了人们低层次的医疗需要。祝局长说,全县多年没有医科大学毕业生,只能靠在职培训提高医疗水平,但到目前能达到大学本科水平的医生不足5%。如何吸引人才,满足百姓医疗需要,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记者暗访连访十家诊所难觅有证牙医
3月28日上午,记者从兰西县公路客运站到卫校附属医院,一路上见到不下10家挂着牙科牌子的诊所,一连走进了6家牙科诊所或牙镶所,没见到一本《执业医师资格证》,也没见到一个《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当日10时左右,记者以患者名义走进一家挂有牙科招牌的诊所,诊室的门上写着“卫校附属医院李进”,正在给患者看牙的医生说自己就是李进。当问到他和卫校附属医院是什么关系时,他说他的对象在附属医院,在这里治牙和在附属医院治疗是一样的。当记者请他拿出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时,李进说“能没有吗?”但却一直没拿出来。
在张文昌牙镶所,张文昌告诉记者,他已通过了执业医师资格的考试,证书正在办,还没有拿到手。在“刘俊梅、杨航”的牙科诊所,正在往牙模子里填充材料的杨航明确表示自己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并理直气壮地对记者说:“你们多走几家看看,兰西牙科诊所谁家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哪个治牙的有执业医师资格?”
记者在挂有县医院招牌的刘晓会牙科诊所和肖文斌牙科诊所了解到,他们虽然是县医院的人员,但同样没有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而按照《黑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申请在城市设置诊所的个人,应当具备的条件的第一款就是“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获得医师职称后,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此类无证行医便属非法。
省卫生厅解决人才短缺出路在改革
4月5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卫生厅医政处张处长,他说镶复所属于医疗机构,镶复所的从业人员应该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或《技工证》,牙科诊所、镶复所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是不可以接待患者的。黑诊所存在有医疗资源短缺的因素,但不能成为“黑诊所”泛滥的理由,当地有关部门打击不力应负一定责任。农村医疗人才缺乏在全国都属普遍现象。
省卫生厅农村处孙处长说,目前全省共有2万余名乡村医生,持有普通中专学历的只有20%,尚有80%的乡村医生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一个贫困县能达到大学本科程度的医务人员不足5%,具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只有几个人,农村医疗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国家有“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我省制定的政策是,城市的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累计过一年;我省还有“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规划到2010年培养1000人,以使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状况得以改善。
孙处长说,目前在乡镇卫生系统内,一些没有学历、没有能力的人占着编制,这样的人如果不能走出编制,真正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正当地补充进来,农村的医疗卫生人才问题不可能解决。此外,要培养现有的医生,地方政府还要解决资金问题,否则没有人愿意出来培训,真的自己拿钱出来培训了,也都不愿意再回到县乡。如果在机制上能够有所突破,形成良性循环,满足农村医疗问题是有可能解决的,黑诊所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