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4日电 “建国街当初挖开了,回填之后成了搓板路……”“靖宇街下面的基础可是面包石,可现在却翻得千疮百孔……”“南极街刚刚大修才一年,如今也是连片翻浆……”“眼下24条达标街路又开始施工了,谁来保证这些达标路明年肯定不翻浆……”衣食住行事关百姓的生活质量,出行方便、快捷、顺畅是都市人的基本需求。连日来,本报针对冰城年年道路翻浆、岁岁修路忙的问题给予关注之后,很多哈市市民在质疑冰城街路质量的同时,也在掰着手指头数着街路翻浆的重灾区。
达标路成了搓板路
在2002年之前,作为哈市内环路组成部分的田地街、南极街,是内环路贯通后唯一没有改造的街路。田地街建于1979年,南极街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两条路改造前道路狭窄,路面破损严重,是中心城区交通堵塞最严重的路段之一。由于该路是往来冰上基地的必经之路,无论出于交通需要还是未来申办体育赛事的要求,都应尽快拓宽改造。当年实施达标街路改造后,哈市建设局和哈市城调队联合开展了对东西大直街、田地街和南极街重点工程的群众问卷调查活动,百姓满意率高达91.6%,普遍认为改造后方便了出行。可好景不长,去年春天开始,从道外通往道里一侧的路面开始翻浆,相关部门立即对其进行了大修。到去年夏天,包括南极街、安发桥、文昌桥等9项道路大修工程建设和首批28条达标街路建设完成。没成想,刚到今年春天,去年刚刚大修的南极街路面,翻浆重来,依旧是车行艰难的搓板路。
达标路规定成空谈
据了解,在去年实施经纬街、邮政街、通江街、安心街、安顺街等28条达标街路试点工程的时候,有关部门规定了达标街路建设要以高质量在四个方面方便市民出行:一是所有达标街路的车行道、人行道平坦不颠簸,确保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改观;二是各类设施得以完善,电力、路灯、通讯、有线电视等架空线路进行电缆化改造,公交候车长廊得到整修,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实施门洞、小区入口道路建设,对临街建筑台阶、踏步、散水坡、采光井进行整修,让居民出入家门更舒适;四是新建道路全部按无障碍设计,方便残疾人出行。此外,按哈尔滨市政府要求,各有关审批部门5年内不予批准开挖达标道路,对擅自开挖道路的,道路管理部门应及时制止,并给予挖道单位上限处罚。
规定如此细致,同为5年前新修的田地街和南极街,为何南极街翻浆,而田地街依旧平坦?原因在于“5年内不准开挖”的规定在同样为省市重点工程的敷设管网中失灵了,再加上回填标准过低,致使这条新修了刚几年的路就进入了大修期。去年刚刚大修过后,今年春天一到,翻浆老病又犯……“刚修好又开挖,早都想啥了?”百姓看在眼里,怨在心上:这些规定的确很缜密,也非常合理,可相关部门执行起来为何总打折呢?
专家为翻浆重灾区开“药方”
重灾区一:马葫芦周边
道路翻浆,祸根在水。正在安乐街扫水的环卫工人陈阿姨介绍说:“马葫芦周边是长时间积水的地方,马葫芦是铁的,不怕泡,可沥青不行,马葫芦边上总翻浆,使平整的路到了马葫芦周围总是坑洼不平。”对于陈阿姨的话,哈尔滨的司机均有同感,开28路车的王师傅表示,遇到马葫芦乘客就挨颠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如何根治?只能吃小灶。连日来,在北环路的大修工地上记者注意到,工人们先把马葫芦周边的沥青挖走,再把事先做好的水泥钢筋块像套圈一样固定在马葫芦四周,这样再修路,不仅平整,而且抗轧,不怕水泡还治了翻浆。
重灾区二:路桥连接处
“从南岗去香坊东北林大的文昌桥上桥处,和兴路上二环桥和下二环桥的河润街,红博地道桥往中山路的出口处,安发桥从南岗往道里的下桥处……”说到哈尔滨街路“习惯”翻浆的地方,的哥刘钧脱口而出。别的地方不说,就说红博地道口到新世界百货和少年宫到地道口这两段不足二百米长的路面,年年翻浆。刘师傅的话不虚,记者也注意到,去年,这块路段翻浆的时间是3月22日前后,今年是2月25日。
如何根治?只能特事特办。路桥连接处总是翻浆,是两者基础不同造成的。相关专家建议:这样的地方,必须重点加大路面的强度,并合理设计桥与路结合处的坡度,尽可能平缓。同时,提高车辆在此路段的速度也是减少翻浆的妙招。
重灾区三:马路“拉锁”处
好好的马路,前天敷设煤气管道,挖开了;昨天又铺供热、供水管道还得开挖;今天又铺通信电缆,又得挖。由此引发的“拉锁”马路回填不实导致的道路翻浆,给哈尔滨街路留下的伤疤到处都是。就说建国街和安国街吧,开挖埋管之后,很长时间没有回填,后来填成了搓板路,一天刮两次底盘的倒霉事就发生在的哥王冠伟身上。
回忆起当初的建国街,王冠伟说,哈尔滨每年都有大量的管网工程,这些工程和百姓的生活关联都很大,但也该讲究点规矩,不能每年开春总挖一条路。挖了之后,回填总是对付,开挖咱看到了,回填不好咱也“享受”了,可挖了这么多年,为啥总看不见回填之后马路完好如初呢?
如何根治?专家建议:如果开挖一条街,那么就要修好整条路。通江街当初就有供热、供水等管网施工,后来,整条街重修了,至今没出现翻浆的事。
重灾区四:主街辅道上
路还是那些路,可哈尔滨的机动车却一天比一天多,主道塞满了,只好开到辅道。眼瞅着主道文府街堵车,开到辅道后发现眼前的路成了烂泥塘。好不容易开到了和平桥,顺着辅道一走,顿时像坐上了过山车一样,颠簸不已。总算开到了哈平路上,临近香坊国税分局一侧的辅道却同样是翻浆路。从开春至今,记者每天都要和走过上述街路的司机一样,天天体验着主街和辅道的两重天地。
为何主路还算完好,辅道却已经大面积翻浆?专家给出了答案:主街设计施工标准高,“脸皮厚”;辅道原本没打算让走机动车,因此按非机动车标准设计,“脸皮薄”。根治方法只有统一主辅道标准。
重灾区五:二三类街路
“现在的哈尔滨,实在太难跑了,不是这封道,就是那分单双号。”冰城私家车主丁先生,家住香坊法院,工作单位在道里经纬街。遇到今天是单号,原来的回家路线是走霁虹桥、红军街、红博地下通道、中山路、和平路。如今过了霁虹桥,就得绕到火车站前,走松花江街或者铁路街,走松花江街还得绕到夹树街,横穿西大直街后,走护军街、一匡街、苗圃街、和兴路,再拐到哈平路。这一路走来,丁先生不得不加十二分的小心。原因很简单,这些路大多是翻浆路段,尤其是铁路街、夹树街、松花江街、护军街和一匡街这些二三类街路,往往是这个轱辘刚躲过这个坑,那个轱辘又掉进了另一个坑。遇到下雨,隐藏在积水下的坑洼更是让司机们防不胜防。
如何根治?路只有一条,只能重新翻修。专家说,这些路不仅设计标准低、质量差,而且早已年久失修,只能按照达标街路的标准重修。
重灾区六:建筑工地旁
从景阳街走进靖宇街,记者感觉这条路路况还算不错。可一过十六道街,道路上因翻浆产生的大坑小洼就渐渐多了起来。过了二十道街,记者来到太古街时,这条近些年翻修的道路同样出现了多处翻浆。“都是这些建筑工地出入的大型车辆轧的。”出租车司机杜先生这样告诉记者。“凡是有建筑工地的地方,邻近的道路没有好的。”当记者踏查革新街与分部街上的翻浆路面时,出租车司机指着路边的建筑工地告诉记者。
哈尔滨的建筑工地管理在全国都是有名的,曾经因为建筑工地的“围挡文化”而被全国的建筑工地纷纷效仿。但不知道是街路的质量差,还是建筑工地的管理不到位,使得建筑工地周边的路成了翻浆重灾区。专家的意见是把路修得再结实一些,把工地管得再细些,可以要求工地预交道路恢复原样保证金。
重灾区七:下水不畅处
“安”字片,早先叫偏脸子,地势低洼,大雨过后积水严重。道里区安宁街没有改造前,几个棚户区没有下水道,致使这条街每年春天翻浆严重。2002年改造时,有关部门在这条街上增设了井箅等设施,如今这条街雨后也积水,但很少翻浆。
据了解,截至目前,哈尔滨仍有30%的地区是排水管网的盲区,这些地区的道路积水严重,冬雪融化也只能满街流淌,成为翻浆多发地区。专家建议:这些地区街路的改造和翻浆治理,必须进行系统规划,也就是说,街路的改造要在排水等市政管网之后,而且要将“城中村”的改造也同步考虑,才能随着无管网街区整体环境的改变,消灭翻浆路。
重灾区八:路边洗车行
铁路街的翻浆,过往司机归咎于露天洗车行。油坊街的翻浆,有车一族怪罪于市场卖鱼的商贩……
哈尔滨利用街路设置的早夜市,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因为管理不善,一些经营水产品的商贩对道路缺乏爱惜之心。另外,一些住在棚厦的居民,也随意泼倒污水,日积月累,对路面的伤害体现在了翻浆上。
和居民及鱼贩相比,路边洗车也是马路翻浆的诱因之一。尤其是林兴街、宣威街、花园街等街路临近路边石的地方,经常出现翻浆。专家建议说,路边洗车,早在取缔之列,没管好是出现此类现象的重要原因。
重灾区九:大车出没处
重载车引起的翻浆路在哈尔滨很常见。哈平路往和平路一侧的道路,1998年修建完成。两年前,主辅道还算完好。自从哈平路通往平房的收费站取消后,一些重载货车纷纷行经此路,两年不到,这条路被大车轧得已经不能简单地打补丁了,于是,今年5月开始按照达标路段的标准对这条路的辅道开始翻修。
无独有偶,当下,北环路之所以需要彻底翻修,原因之一也是大车碾轧致使道路翻浆严重。专家建议:充分利用哈市现有的环路和绕城高速,过境重载大车一律不得进入城内。
根治翻浆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如果能够把这些百姓反映的重灾区,一一对症下药,且能够在新修的达标街路施工中,把条条框框一一落实,相信有了多年翻浆长痛的哈尔滨,在明年的春天,会有更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