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农业标准化走进农家
2007-05-15 08:07:5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史志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5日电 春耕时节,黑龙江日报记者走访农户,发现一些地方农日对农业标准化知识知之甚少,影响了春耕生产匮乏不懂标准化误效益。

  缺少种子标准化知识,误了播种。

  近日,富裕县繁荣乡种手站从吉林进一批"505”玉米种卖给农民工部分农民买了之后,发觉种不了,向质监部门投诉。经农业专家辨别确认,这个品种生长期过长,成熟期要135天,而富裕地区玉米生长期最长为127天。经调查,原来种子站缺少种植标准化知识,误买了种子,贻误了农时。

  缺少标准化施肥知识,产量上不去。

  勃利县永恒乡种粮大户张克,自己承包了30多垧地,但是产量却是逐年下降。他十分不解: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施肥、浇水,可产量总比别人少两成。经过专家土质化验,原来是他的地里缺少氮元素,可他年年都是上的磷肥。

  没有相应的种植标准,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宝清镇亨利村蔬菜种植示范户徐沛东,因为没有相应的种植标准,在豆角销售中,经常和外地收购商发生质量争议,影响了积极性。据了解,宝清县特色蔬菜种植业迅速发展,已成规模优势,但这些菜种植技术含量高,风险大,许多新种植的农户,因为没有收购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也没有人传授种植要领和加工生产技术,收益不理想,有的放弃种植。

  据调查,先进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没有得到有效普及推广,是农民标准化知识匮乏的主要原因。渴望标准化技术支撑

  在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尝试着各种增效、增收的作物,然而一些新品种,让他们无从下手。

  毛葱是宝清县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蔬菜产业,总产量1.2万吨以上,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80%出口,出口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看到这个“财源”,当地农民都想尝试,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大八旗村从俄罗斯引进食用甜菜,该品种高产、耐寒、生长期短,具有品质好、色泽好、营养好特点,可用于制作色拉菜、配菜,是餐桌上的食用佳品,在国内、国际上有广阔的芦场前景。由于在国内是首次种植,在种植技术上没有把握,农民迫切希望得到技术支撑。甜头标准化来增值

  按照标准化种植的农民也切实尝到了标准化带来的甜头。

  宁安指导示范区渤海镇响水村、小朱家村两段式育稻田苗,制定了操作规程下发到农户手中,和600户农民签订了标准入户服务协议,每年20多次带领专家和标准化工作人员到示范户进行村头、地头、炕头面对面的指导,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响水大米上涨到每公斤5元。小朱家村农民去年实现增收60万元,宁安在去年实验“稻花香”500亩的基础上,今年扩大为2800亩,预计可为农民增收378万元。

  农业标准化普及人员认为,切实加强各类农业标准化知识普及和指导,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