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5日电 近日,国家质监总局对市场上的100种食品塑料包装进行监测,结果三成不合格,主要问题是苯超标,可导致人体患癌。质监部门介绍,塑料袋、一次性餐具也要有“QS”,市民用餐时要留心。
据了解,塑料包装产品主要质量问题是部分产品溶剂残留总量和油墨中的苯系溶剂残留量过多,在人体内蓄积容易增加致癌可能性。这些不合格餐具的特点是有刺激性气味,容易渗漏或变形。记者走访大发、南极市场周边的塑料产品批发点看到,这里销售的塑料袋随地堆放,1元批发20余个,塑料餐具、竹筷子也随处可见。记者拿起一种卖3元钱20个的塑料杯,不但闻到了强烈的塑料味,还发现杯子的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杂质。经营者说,这些产品主要是卖给一些小饭店用的。
记者从哈尔滨市质监部门了解到,去年9月,国家质监总局发布通告规定,塑料袋、一次性口杯、快餐盒等39种食品塑料包装或容器等制品开始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必须通过“QS”认证,否则不得进入市场。据介绍,今年以来省、市质监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首先对超市和一些大型酒店进行集中监管,下一步将对中、小型服务场所的包装、用餐用具进行全面规范,提醒市民用餐和购买时注意识别。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