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绥棱提升农民素质打出“两张技能牌”
2007-05-24 08:51:4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宫羽生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4日电“培训劳务技能、推广农业技术”,绥棱县打出的两张“技能牌”,使“离土农民”身怀一技闯天下,让“守业农民”田里学技促增收。“两张技能牌”促进了劳动力转移,提高了科技种田含量,切实提高了广大农民综合素质和增收致富本领。

  “劳技牌”把富余劳动力“撵出土地”

  如今,农民务工,要想走得出、站得下,干出样,没有技术哪行。为民传劳技,绥棱县实施“县、乡、村”贯通的阳光培训工程。2004年绥棱县把原农技校、农机校、农广校、技工学校等九所职业培训学校进行整合,成立了绥棱县职业技术学校,并针对民工市场的需求开设了电动缝纫、家政服务、汽车驾驶、保安等“热门专业。”重点对城乡劳动力资源进行培训。三年来,绥棱职业技术学校有近8000名学员走上了不同岗位,占培训人数的85%。在乡镇,该县组建了草柳编、电动缝纫等12个专业培训机构,专门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2004年,上集镇缝纫技校成立后,专门从县职业教育中心聘请了高级教师担任教员,定期开班对全镇35岁以下的女工进行培训,学习期满后,优秀者将被镇里输送到大连、青岛等地制衣厂工作。在村屯,各种能人以身示范教育农民,引导农民、带民务工。2005年以来,劳务能人于顺利每年带出去农民150多人在外地搞建筑,平均人均收入7000元,目前,在他带出去的农民中已有110人学得一技。

  如今,绥棱县有近4万农民在外务工,其中技能型民工将近2万,占劳务输出的50% 。

  “农技牌”让守业农民“土里拾金”

  农村税费改革后,绥棱农技推广体系受到冲击,农技服务网络不健全,农技服务组织断层,农技推广人员流失。被形容为“网破、线断、人散”。2006年,绥棱县改革农技推广体系,“优化县级、强化区域、取消乡级、健全村屯”绥棱跨乡镇设立了三个区域中心站,县里对中心站实行垂直管理,同时,进行机制改革,推行死编活人、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工资活发。

  创新的改革举措搅活农技静水,激起农技人员的传技热情。下乡讲课,进村指导,各区域站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仅去年,农技人员就向农民发放科技宣传资料6万份,12支专家小分队,深入村屯进行轮训马铃薯栽培、水稻育苗、测土施肥等20项主体栽培技术。同时,该县还在76个行政村成立了农技推广协会,发展307户科技示范户和3058个农技推广协会会员。培养驻村驻屯的“农业专家”。去年,绥棱县各类科技示范园区达到84个,面积22800亩,共推广水稻超稀植、两段式育苗等高效农业技术20项,全县45万亩水稻亩产达到400公斤。长山乡一部村科技示范户王胜海采用两段式育苗种植水稻,亩产达到650公斤。今年,绥棱县又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县级科技示范园区8个,引导示范农民提高科技种田的质量。

责任编辑: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