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电 题:上半年全省转移劳动力406万人 农民工进城创业安家
人物:
穆建华,33岁,宾县农民
新闻故事:
“我来哈尔滨打工有七八年了,从最开始的流动小贩,到现在有了自己的水果摊床,这些年的变化像做梦一样!”几年来,穆建华夫妇俩靠卖水果在哈市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拿着红彤彤的大苹果,穆建华的脸笑开了花,她说,如今这一切,可都是当年因为家里穷给逼的。家里三口人,只有七亩地,一年下来,除了该交的各种费用,只能剩下几百元钱。这些钱连人情来往、全年的油盐酱醋都不够。没办法,她和丈夫一商量,就将只有四五岁的孩子交给老人,到城里打工来了。
刚进城时,看着繁华的大街,高高的楼房,她有些不知所措。看人家在早市上卖菜、卖水果,她和丈夫一商量,拿出身上所有的钱,也到水果库上水果。“钱少,又没经验,贵的水果不敢上,就挑便宜的。起早贪黑地干了一个星期,不但没挣钱,还亏了。那火上的呀,心里别提是啥滋味了。”
向人家请教才知道,水果看着便宜,可是坏的烂的多,去了这些,这些便宜水果的进价比那些品质好的还高。于是,他们改变了进货的思路,进货时货比三家,算细账,时间久了尝到了甜头。
几年下来,日子安定了,她也将孩子接到城里来上学。穆建华说,卖水果这些年,不仅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她也看到了城里人日子的变化。刚来哈尔滨时,她只知道有国光苹果和富士苹果,可如今,仅苹果就有十来个品种。百姓现在讲营养,讲口味。“如今的日子,我过得可有奔头了,我还得好好干,供孩子上大学。”穆建华笑着说。
新闻背景:
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同比增长12.5%,实现劳务收入91亿元,增长26.3%。有组织转移189万人,占转移总数的47.0%。有组织成建制输出,降低了农民转移的成本,减少了劳务纠纷,增强了就业的稳定性。
年初,黑龙江省农委组织各地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显示,全省富余农村劳动力近510万人,有培训转移意愿的劳动力大约70万人,而有意愿参与培训的主要是初高中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因此,今年我省将培训对象重点确定在即将迈出校门的初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贫困农村劳动力身上,使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克东、克山、兰西、木兰、绥棱等县针对一部分大龄农村妇女无法外出打工的实际情况,依托社区创办刺绣、编织等培训学校,重点培训“4050”农村女劳动力,培训后学员可以把炕头做车间务工创业,增加收入。
全省各地通过帮助农民解决土地流转、外出路费及子女入学等问题,鼓励举家转移,使他们放心地走、安心地干,为农民转成市民创造条件。林口县按照“全程服务、保持稳定”的原则,推进举家转移,提高了转移的成功率和稳定率。目前,全县举家搬迁的农户达4321户,搬迁人口21814人,占域外总输出人口的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