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4日电 每一位老师,心中都有说不完的“家访”故事。每一次家访,都会带给老师不同的感受和帮助。每一次与家长和孩子的见面,都是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一次心与心的对话。家访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孩子都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孩子年龄虽小,可是心理却是丰富的。家访能帮助教师更密切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正确的疏导。
园丁小学教导主任王晶老师回忆,当年她的班上有个学生不关心班级,对于所有人都很敌视。王老师就让这个学生带她回家。进了学生家王老师看到家里乱七八糟,大人不在家。王老师就让学生写作业,自己开始帮着打扫房间。她还给这个孩子做了饭,和他一起等大人回来。直到孩子的爸爸回来,王老师才知道,这个孩子的妈妈生他的时候就去世了,孩子的继母当着爸爸的面对他很好,背着孩子的父亲就经常虐待他,孩子的心灵受到重创。后来父亲与继母离婚,由于工作忙,他没有时间管孩子,孩子每天就自己挂钥匙。王老师清楚地记得当时孩子的父亲见到家里收拾的整洁一新激动得都说不出话来了。这次家访后,这个学生的转变非常大,不但爱学习了也知道关心班级了,之后的成长道路非常平坦,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现在每年过年他都要给王老师打电话,他已经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也各不相同。有效家访可以让老师全方位地了解每个孩子的自身和家庭情况,老师通过家访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
铁岭小学刘樱辉老师清楚地记得,她曾教过的一个学生叫孙淼(化名),填写基本情况的表格上,父亲一栏一直是“国外工作”,班主任刘樱辉老师也从未对此产生过疑义。二年级时的一次家长会后,刘老师热情地与孙淼的妈妈谈起了孩子的父亲,没想到孙淼的妈妈竟对这个话题非常敏感,立即回避,还嘱咐老师以后别和孩子提爸爸。后来刘老师到孙淼家家访。把老师与家长的关系变成了两位母亲间的交流,孙淼妈妈终于吐露了实情。原来孙淼的父亲是一位公安民警,1997年因公殉职,那年孩子才3岁。从那以后,妈妈就一直对孙淼说爸爸到国外工作去了。本以为时间久了孩子就将爸爸淡忘了,可没想到从小酷爱画画的孙淼经常在本子上画一个警察的头像,他说那个就是他的爸爸,他想爸爸。每隔一段时间,孙淼还会给爸爸写一封信,请妈妈帮着寄出。
家访那天,孙淼的妈妈对刘老师说,眼看要清明节了,她想带着孩子到父亲的墓前去祭扫,可不知道孩子是否能接受这个事实。刚好本学期语文课有一篇课文是写维和人员光荣牺牲的故事,刘老师将孙淼爸爸因公殉职的故事与课文穿插在一起讲。课堂上老师特意请孙淼说说对两位牺牲的英雄的看法,小孙淼红着眼睛说:“有这样一位父亲是我的骄傲和自豪。”原来小孙淼的奶奶曾无意中说过一次爸爸已经死了,但没有得到证实,性格内向的孩子一直将这句话埋在心底。那年的清明节,小孙淼第一次来到父亲的墓前,献上了一束洁白的菊花和“爸爸,我为你骄傲”的卡片。
如今的孩子情商都较高,对于一些家庭有突然变故的孩子来说,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甚至可以改变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此时家访并与家长及时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哈尔滨市洁净小学王建老师班里有名女同学叫刘琳,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谈,就像离群的孤雁。一天,王老师在她的日记中发现,她流露出丧失生活信心、内心感到悲伤和孤独的情绪。王老师意识到必须及时对这个学生进行家访。
当王老师来到刘琳家时,看到这间租来的10米小屋里不仅住着刘琳和她妈妈,还住着刘琳的大姨、大姨夫和大姨家的姐姐。刘琳每天都趴在床上或灶台上写作业,不用说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最基本的住宿都成问题。刘琳的父母离异后,妈妈在一家饭店做杂工,早出晚归,经常几天都和孩子说不上一句话。这学期开学时,刘琳的妈妈为交学费的事儿,找刘琳的爸爸要钱,可是刘琳的爸爸几次挂断电话。就在这时,刘琳的姥爷又出了车祸,生命垂危,妈妈必须回老家探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刘琳的爸爸仍不肯把她带回家。
王老师明白了刘琳从小缺乏父爱,感受到最多的是遗弃。不幸的命运和生活的苦难使这个小女孩常常悲伤。家访后,王老师主动将刘琳带回家照顾,让刘琳的妈妈能回老家看父亲。王老师还向学校反映了刘琳家的情况,学校不但免去了刘琳的学费,还给她买了学习用品。刘琳在老师同学的关爱下,笑容又回到了她脸上,英语单元测验得了满分。
家访的重点不光要集中在弱势家庭,对于生活富足、幸福的家庭,老师也应适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天才。为了实现这样的梦想,家长们在为孩子们提供丰厚物质生活的同时,让他们学习各种特长,对孩子进行超前培养。在家长这种“爱”的剥削下,孩子们失去了天真快乐的童年,变得郁郁寡欢。
继红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刘子池(化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她的父母对女儿的培养更超前、更严格。三岁弹钢琴,四岁学英语,上了小学还写大字、练唱歌。孩子确实在各方面都很出色。子池的母亲每天放学来接孩子时都要和班主任刘老师单独聊上半个小时,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可是有一段日子由奶奶来接了,而且子池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一问才知,妈妈出差去了。看着孩子高兴的样子,刘老师感到她母亲的家教出了问题。刘老师精心准备了《成功家教》、《关注成长》等家庭教育专著,等她母亲一回来就“上门服务”。一心“望女成凤”的母亲终于明白过多过高的硬性要求和期望孩子学这学那,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天性,必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一旦失去约束,孩子平时被压抑的情绪就会爆发,自然会贪玩、放松自己。刘老师说:“通过家访,一方面增进家校联系,另一方面把有关家庭教育的方法教给家长,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成长、成才不能急于求成,要顺应身心发展的规律。”